
导演彭顺接受专访。
视频:专访导演彭顺

彭顺被媒体称作“鬼才”,连拍悬疑片也能拍出森森鬼气。
4月29日,大近视眼笨探“陈探”卷土而来,郭富城和导演彭顺再度合作《B+侦探》,片名升级,剧情也从当年应为适应内地审查需要硬拗的洁本变成了真正的犯罪悬疑片,不靠灵界朋友帮忙,用心理解析侦破一个凶手罪案的隐情。虽然影迷认定他和兄弟彭发无鬼不欢,只是为了内地市场不得不另辟蹊径,在接受网易娱乐采访时,彭顺却说,从鬼片到侦探片,是进步而不是让步,“以前我总是犯这种错误,总是想着“这种手法够新奇,没人见过”,玩着玩着观众都不知道我在玩什么。还是以故事为主,手法借题发挥。”而观众也很容易发现,《B+侦探》主题性确实比彭顺过去的作品更统一,他总结道:“《B+侦探》表面是侦探片,实际说的是凶手背后那个‘凶手’。”
彭顺被媒体称作“鬼才”,连拍悬疑片也能拍出森森鬼气,“手法都是一样。对观众来说,知道是鬼还是人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已经享受了被吓到的过程。”结果在做混音时把自己吓一跳,不过“这是好事!如果这个效果连我都被吓到,那观众肯定没救了!”
《C+侦探》:灵异题材不合适内地 所以变成侦探片
网易娱乐:为什么彭发没和你合作《C+侦探》和《B+侦探》?
彭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作品。(什么时候必须独立做?)实验性更大的就自己导,更商业性或者更大制作的就得两个人一起拍,那些不需要试验。可有的得试一试,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就没必要抱在一块儿死。
网易娱乐:《C+侦探》当年为了在内地上映剪成了推理片,你觉得是一种损失吗?
彭顺:相比香港的版本没了灵异的元素,这是没有办法的,内地市场是不可能批准灵异题材,同时我们也希望保留侦探的主线。然后就有了你们在内地看到的版本。对我来说确实是有点损失,但也提供了另一个机会,就是,如果不出现鬼,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制作一部完全的侦破悬疑片会不会成功呢?后来也有观众反映,即使是没有鬼的C+侦探,当一部推理片来看也是很精彩的。也更加推动我这次编写《B+侦探》的时候完全放弃了灵异的元素、投入到一部侦探悬疑片。这也是一种进步。
网易娱乐:它本来是按照鬼片的路数来拍,硬剪成推理题材,原来的素材是否也不够有而没法自圆其说?
彭顺:也有一部分,始终是第一次尝试拍这种题材,但像我刚才所说,这次我也很期待观众在看片之后的反应。
网易娱乐:把《B+侦探》拍成纯粹的侦探悬疑片,是为了进内地市场的被动选择吗?
彭顺:本身我对侦探电影就很感兴趣,其实,我差不多在2003年就构思了《C+侦探》的故事了,等了很久才有这个机会。一直都想拍一部侦探片,很多题材和手法也适合用来拍侦探片;而且香港很少这类型的电影,《C+侦探》成功之后也让我的片库里多了这种类型。
网易娱乐:不但香港缺少,整个中国电影都没有几部这种类型片的成功例子,你是受了什么启发才想到从心理惊悚的角度入手?
彭顺:《B+侦探》其实来自我看过的一个纪录片,是关于一个凶手的剖白,剧情描述了这个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我看了之后也觉得挺震撼的,原来一个人犯罪,除了一时冲动,背后也压抑了一份仇恨那么多年才爆发出来。所以才启发我如何去构思《B+侦探》的方向:怎么去讲述一个凶手背后的故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