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的同学们在喝午餐(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在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一位同学在写作业,课桌上放着她的"粥瓶"(4月19日摄)。

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的同学在展示他们的"粥瓶"午餐(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在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一位同学在"喝午餐"(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在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课桌上放着他们的"粥瓶"午餐(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在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一名学生手捧"粥瓶"午餐(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在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正万村,正万民族小学的同学们在路边摘野菜(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在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还未到午饭时间,一位同学的"粥瓶"已经空了(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文:张莺
日前,记者在广西上林县部分农村小学采访时发现,在校小学生午餐质量差,部分小学生甚至只能吃上已经发馊的玉米煳,场面令人心酸。
4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上林县澄泰乡东红村东红小学采访。校长朱炳文介绍,学校共有学前班和1至5年级共6个班,58名学生,其中32名学生由于家远自带午饭在学校吃。
在学前班,部分学生展示了他们的午餐:全部为矿泉水瓶装的玉米煳煳,记者拧开学生拿来的稀饭闻了闻,有几瓶明显散发酸味。
学校教导主任卢燕告诉记者,这些学生离家较远,最远的有7公里。部分学生早上5点多起床,不到6点就要赶路上学,家长来不及煮粥,就把头天晚上剩下的粥盛在瓶子里,很容易变质。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