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第二精神病院,邓琳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病区走廊里不安地徘徊。她说,这里住着她的高中和大学同学。本版图片/记者韩敬宇

谁也不知道邓琳在想些什么。

邓琳在擦窗户,这窗户她每天至少要擦两遍。
4月11日,一位网友在红网论坛发帖,帖文整理了两篇媒体报道,披露了一个消息:在衡阳,一名哈佛大学女博士后回乡后成了精神病患者。帖文被多个论坛转载并引发网友热议。事件真相到底如何?4月下旬,记者赶往衡阳调查。
4月25日,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树木枝繁叶茂,鸟声婉转动听。
这是邓琳的第二个“家”,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到这里住上3个月。
她可能是这里学力最高的人——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但是,她不是在这里从事科研、诊疗,她只是这里的病人,精神分裂症患者。
她曾经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复旦毕业留学美国,自然科学硕士、哲学博士,医学院博士后。
走到这一步,她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天才
邓琳自小就显得天赋异禀。
1967年12月12日,她出生于西安。
在父亲邓建平印象中,与同龄孩子相比,女儿的“鬼点子”明显要多。一个例子是,1971年,当时女儿才4岁,和他一起去南宁旅游,在火车站出站口,身高超过1.1米的女儿被乘务员拦住要买票。他还在跟乘务员求情,希望免票,不料女儿趁乘务员不备,一下子就熘出去了。事后,邓建平虽觉得不妥,但女儿的“机灵劲”让他感触很深。
尤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女儿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女儿5岁时,很想上学,邓建平当时是航空工业部西安一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系了一所小学,不料由于女儿年龄不够,最终还是被对方拒绝了。小邓琳很生气,整天哭闹着要上学。邓建平没有办法,把她安排到自己老家湖南耒阳的一所乡村学校。
不久,邓建平把女儿转到西安读书。一开始,西安的学校不愿接收,但很快,这所学校就无话可说了——邓琳入学考试得了两个100分。
在学习上,邓建平从来不为女儿操心。她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让同龄人和同龄人的家长羡慕不已。“有一次,我们隔壁邻居家小孩想找家庭教师,最后担当这一任务的就是我们家邓琳。”邓建平很自豪。
不止课堂学习,小时候邓琳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在母亲周云娟记忆里,小邓琳最喜欢玩跳皮筋,邻居家小孩没有谁能玩得过她,“有一个高难度动作,邻家小孩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我们家邓琳观察了一阵,换了个角度,轻轻松松就跳过去了。”
邓琳的腰鼓、羽毛球都很不错。
邓建平一直认为,他的女儿是个“天才”。或许,这是继承了父母的“学习基因”。邓建平和周云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1982年,年仅15岁的邓琳被复旦大学录取。
其实,父母并不希望邓琳去外地念书,他们给邓琳设计的人生规划是学医。在父母的要求下,邓琳第一志愿报考了西安一所军医大学,最后,由于身高原因,邓琳被第二志愿复旦大学昆虫学专业录取。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