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5日,甘肃正宁县核桃峪煤矿,一个装满矸石、重约6吨的吊桶在升至距离地面10多米高的井塔平台时,吊桶绳索突然断裂,吊桶坠入约500米深的井下。由于井底作业面几乎被砸垮,井中电缆和排水管道也遭到破坏,井下水位上升,7名正在井下作业的工人除1人于2小时后获救外,其余6人不幸遇难。
就在核桃峪煤矿工人被困井下时,在距离核桃峪约800公里外的山西常村煤矿,全国首次永久避难硐室载人试验正在进行中。这一试验的目的正是在井下通风排水系统遭受破坏后,为矿工提供一个类似于智利矿难中确保矿工幸存的避难所,让核桃峪煤矿的悲剧不再重演。
近日,《外滩画报》记者来到了山西五大煤矿之一的潞安集团常村煤矿,跟随矿工一同走进了位于地下400米的避难硐和移动救生舱。
17个签名的审批表
常村煤矿距离长治市40 分钟车程。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上党。“上党”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 《荀子》称其为“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
在地形上,长治为太行山和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与周围其他地区截然不同,长治地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润,地下矿藏资源丰富,矿藏种类达40多种,煤、铁藏量尤为丰富,素称“煤铁之乡”,地质储量为906亿吨,探明储量为242.9亿吨。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是中国首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1985年建矿,1995年投产,现有员工6400人,生产能力700万吨、年销售收入34亿元。
谈到自己所在的常村矿,宣传部长李秀文十分骄傲。别看我们矿区大部分是男矿工,可是小伙子们的对象一点不难找,整个长治的姑娘都抢着来我们这里找未来的老公呢。常村矿完全机械化生产,安全防护十分到位。”
在矿上的第一天,记者就切身感受了李秀文所说的“安全防护十分到位”。为了能够下井采访,常村矿内部需要层层审批通过一份《常村矿井下照相、摄像安全技术措施》,这份《措施》要得到通风科、电力科、生产科、机电科、运输科、调度室、安监处等各个部门的批准,需要公司总共、矿长、安全矿长、通风矿长、通风副总等17位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同意方才生效。由于有几位工程师在外,矿长又正在矿,所以记者只能等待第二天继续。
在这份《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除了要有调度室安排拍摄时间、现场,还需要通风科、安监处、总工办各派一名科长对井下现场安全进行监护。拍摄作业时,通风队需派一名专职瓦斯检员在现场检查瓦斯,检查拍摄地点前后20米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当瓦斯超过0.5%时,严禁拍摄。
“在一些小煤矿,只要和矿长打个招唿,就随便你下矿。但是在我们这里,一切都有死规矩,这不是僵化或者拖沓,而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技术措施。”李秀文说。
深入地下400米
在获得了17个签名之后,第二天下午2点30 分,记者来到了下矿的第一站:浴室。
这是下矿和升井过程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步骤。由于常村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为了防止化纤衣物在井下产生静电,导致瓦斯事故,在进入矿井前必须统一换上矿上准备的棉衣物,包括手套、袜子、内衣裤、秋衣裤、蓝色工作服,以及一条红色腰带、白色毛巾和一双黑色及膝的塑胶靴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