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Balmain设计师Christophe Decarnin
随着时尚界近期换帅风波的愈演愈烈,设计师与时装品牌更深层次的关系逐渐浮上了台面。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团和气,而是风声鹤唳、暗藏杀机。品牌需要设计师更具“爆点”,而大部分设计师还是愿意住在象牙塔中。这场没有终点的角力,谁才会成为最终赢家?转播到腾讯微博

John Galliano下课风波
John Galliano下课 是否有黑幕
John Galliano因为反犹言论,被由他本人一手重振的Christian Dior除名,继而连自家同名品牌都失守,成为时尚界有史以来因种族歧视受到最严厉惩戒的设计师。与此同时,这也是时尚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公众事件,其影响力早已超出时尚业范畴,不只从业者、拥趸和爱美人士关注,更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历史上被Dior公司炒掉的设计师不在少数,其中不乏Yves Saint Laurent、Gianfranco Ferre这样声名、地位丝毫不亚于Galliano的名家,何以只有这次,设计师的去留引发了舆论的海啸,让除了设计师亲友团外的“闲杂人等”也能为此吵到不可开交?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与方式的进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却是设计师社会地位的变化。
20世纪末,时尚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审美,它首先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热爱自身的精神,这种理念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甚至于再没有其他任何商品的受众能够覆盖到如此广泛的精神层面。而为了宣扬这种精神,品牌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巨幅广告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冰冷模特和一年一换的代言明星都不是最佳选择,在愈发挑剔的消费者眼里,与品牌共同进退的设计师才具备话语权(虽然最终进入专卖店销售的其实也不是他们的一手设计)。
“设计师是新的意见领袖”,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言之过早,但不可否认,设计师这个职业早已经由品牌幕后默默耕耘的裁缝,跃居为舞台前的表演者,负责引导消费者对品牌最直观的印象。
实际上,Christophe Decarnin的离任比John Galliano更缺少看点,没有圈内好友站出来为他撑腰,也没有粉丝们的唿天抢地,原因再简单不过了,Christophe Decarnin用设计培养了一批Balmain的粉丝,但这与他本人几乎毫无干系。而Balmain呢?它仍然维持着让人咋舌的高昂售价,但人们的确已经不再像前两年那样对它趋之若鹜了。
有趣的是,两桩品牌换人风波中,涉及的都是历经大半个世纪的品牌(Balmain创建于1945年,曾与Christian Dior和Cristobal Balenciaga并列二战后定制时装三巨头),也许是新生品牌还牢牢控制在创始人手里,也许是历史悠久的品牌反而更懂得设计师本人形象的重要性。可以肯定,当品牌寻找一位新的创意总监,它想得到的绝非一名中规中矩的裁缝,而是一个新的掌门人,可以带领品牌迎来新的突破,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品牌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且吸引到大批爱屋及乌并愿意为之买单的粉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