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欧盟反倾销揭示陶业软肋

1 欧盟反倾销揭示陶业软肋
xixi16012011-05-07 00:55:01 发表
号称“史上最大”的欧盟反倾销调查,是10年来我国陶瓷业遭遇的第六次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是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姑且忽略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敏感因素,单就反倾销事件本身,揭示出陶瓷业的哪些软肋?
陶瓷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还不够高,还需再提高。多年以来,我国陶瓷产品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在稳步提升,但不容否认,大多数陶瓷产品出口货值低、附加值低,大部分陶瓷企业是根据客户样品进行加工,利润率偏低。即使有些产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设计都是原创,销售价格已经不低于欧盟本地企业的产品,比如马可波罗瓷砖、BOBO薄板等高端产品,也被列入反倾销名单。或许这只能说明具备“中国制造”DNA的陶瓷产品,还有更大的空间来提升陶瓷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研发投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以此来规避不期而遇的“反倾销”。
我国陶瓷产品同质化生产与出口是一个致命的症结,以拼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出口模式为“反倾销”埋下了祸根。据介绍,对于国内出口陶瓷企业来说,问题不仅仅在档次不高、价格偏低的大路货,最大的问题还有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因为同质化的产品加剧了竞争,导致失去议价能力。的确,近年来陶瓷业的迅猛发展,同质化是一个突出问题,生产工艺的简单复制导致扩建同质化,从而生产的产品同质化,为扩大出口又不得不采用同质化的出口策略——拼价格,这样就给了国外反倾销调查以借口。
“三高”产业,贱卖资源的阴影不断削弱和缩短着陶瓷业“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一直以来,陶瓷业因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原料、能源、土地等资源,以及一直以来无法有效解决的污染问题,而被定义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而且由于出口价格低,致使能源、原料以及劳动力等资源通过廉价方式输出到国外,落得个“贱卖资源”的新诟病。我国的陶瓷原料资源并不丰富,有资料显示,一年内我国通过低价出口陶瓷产品,会有250万吨 陶瓷资源被出口到其他国家。资源的短缺,发展的短视,让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品牌的缺失,渠道的短板,让国内陶瓷企业又一次受伤。此次反倾销似乎与价格的关联度颇高,牵扯到品牌似乎很牵强,但通过反倾销,也能发现我国陶瓷业一个软肋——品牌缺失。市场不相信谴责,相信品牌和实力。我国陶瓷业经过30余年国内外市场打拼,在生产规模、制造能力等方面已不容置疑,但长期沉迷于“全球OEM工厂”,而不去实现“走出去”,拓展自主渠道,经营自主品牌,受制于人、成为反倾销的对象肯定是一个都不会少的。营销渠道掌控在海外采购商、经销商手中,陶瓷品牌套牢在自己手中,结果不是很清楚吗?
陶瓷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是陶瓷业不得不做的、关乎生命的必答题目了。欧盟反倾销,又一次为陶瓷业的转型升级敲响了警钟,从行业、企业生存的高度,转型升级将是陶瓷行业、企业二次创业与腾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业内人士称,反倾销从积极的角度看,它将促使行业、企业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发展低碳和高附加值产品,推进整个产业的洗牌整合、有效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型升级是陶瓷企业的生死龙门,谁能逾越,谁就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欧盟反倾销,对陶瓷业来说是一次极具杀伤力的地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面透视镜。通过它能更清晰地发现我国陶瓷业目前存在的内忧外患。找出症结。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治疗。(冀唐)
(来源:陶瓷资讯报)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