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两年前,我也是一名妇女工作者,曾经在妇女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将近20年,今天我作为一名残疾工作者来参加我们女性论坛,就慈善文化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感到非常的高兴,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份特殊的责任,也是一份特殊的感情,下面我想就慈善文化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一、慈善文化是公益慈善事业的精神动力。众所周知,伴随着我们过程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和公益慈善事业不组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我们注意到中共中央在若干问题当中提出,要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在刚刚颁布不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也把发展慈善事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来促进和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来保证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
可以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的慈善事业经历了起步、探索和传播的过程,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使全社会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感被大大的激发出来,慈善理念空前普及,公益组织特别是民间慈善机构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公益组织数量和结构,公民慈善活动的参与力度,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力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而慈善文化建设的滞后,则是目前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发展不成熟,规模不够壮大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慈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慈善文化不仅能够弘扬先进的文化,环节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慈善文化研究,增强公民的慈善意识,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动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慈善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内涵,首先以人为本的慈善观、价值观是慈善文化的本质属性,对于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同的过度可能因为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差异而有所不同。就我们国家而言,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所倡导的公益价值理念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契合,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本出发,尊重和保护人权,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讲具体一点就是善待他人、关心弱者、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女性还是残疾人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由于历史传统和特点,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惯性过程当中,部分女性失地、失业等女性,使他们成为了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帮助她们获得平等的权利和资源,分享改革开放的成为,这应该是慈善文化建设的意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