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沫破裂前,高盛一路做多,并通过看多的研究报告 忽悠 了一批资金进场,泡沫破裂后,它却先跑了。事实证明,高盛在那次油价大崩盘中安然度过,但把前期跟进的那批资金给坑惨了。”一位期货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道。
国际商品牛市急转直下,高盛的“乌鸦嘴”又一次应验。
4月11日,高盛发布一份研报,建议客户“在原油和其他市场走势逆转前,尽早对CCCP商品投资组合获利了结”,并预计未来几个月布伦特原油期货将大幅回调近20美元。
而截至5月5日,相比于四月下旬时的最高点,原油、黄金价格在短短的一周内,已分别跌去了5.29%、3.60%。
“这次又被高盛说中了。
但是,这次看空的背后,高盛究竟是真心实意地为客户着想,还是意欲通过强势话语权造就市场的新一轮洗牌?仍是一个谜。
接二连三唱空大宗商品而一个多月前,高盛对大宗商品的下跌似乎就未卜先知。
3月24日,该投行发布一篇名为《金属:周期性供需紧张将被推迟?》的研究报告,看空的矛头首先指向金属品种。
在这篇研究报告中,高盛认为,虽然目前金属需求仍然旺盛,但日本地震和中东北非局势升级带来的外部冲击会使2011年金属供需紧张的观点面临下行风险。
“考虑到近期市场动态,我们总体认为金属中短期的周期性上行空间已经基本被消耗殆尽,而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的市场价格所面临的风险日渐趋于下行。
《金属》报告一出,市场便闻风而动。
然而从4月5日起,在石油、黄金和白银的强劲带动下,以及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基本金属价格触“底”反弹,重回上升趋势之中。
第一次看空并不算成功,高盛开始酝酿第二波看空潮。
4月11日,高盛忽然向客户提示原油风险,并表示“在原油和其他市场走势逆转前,尽早对CCCP商品投资组合获利了结”。
但高盛显然觉得油价有进一步下跌空间。
4月15日,高盛再度重申减持大宗商品的观点,并表示商品价格可能再也无法反映出供需状况。
这番看空言论,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的下跌,与高盛的客户资金抽出大宗商品市场有关。
而在去年12月1日,高盛建议投资者买进CCCP商品投资组合。
但是,这样的建议显然“伤”到了整个商品市场。
唱空背后的阳谋论高盛此番接二连三地发布看空观点打压商品市场,其背后的意图颇为耐人寻味。
“与已创出历史新高的铜、黄金相比,油价与历史最高价147美元/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况且北非、中东冲突仍在继续,石油基本面还是不错的。
事实上,高盛此番唱空颇为寂寞。
即使高盛唱空油价,从4月26日的数据来看,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中持仓量比前一周反而增加13809手。
而高盛的老对手 摩根士丹利也在此时与高盛唱起了反调:就在高盛唿吁投资者出场的两周之后,摩根士丹利商品研究部门主管Hussein Allidina则力挺商品价格,他在4月29日表示,原油、玉米到黄金等商品价格全面飙涨,但仍未遏阻需求上升,库存也依旧紧张,现在出场为时“过早”。
但是,当前的事实却证明,赢家只有高盛一个。
“高盛的实力还是有目共睹,在商品市场,他是无可厚非的老大。
而在历史上,高盛亦多次精确判断出商品价格走势。
在上一轮石油泡沫破灭前,高盛的看多报告曾被业界无数投资者“顶礼膜拜”过:2008年5月份,当国际油价抵达每桶120美元的历史天价时,高盛曾将油价剑指200美元,并提出2008年下半年油价将先达到每桶141美元。
两个月后的7月3日,国际油价便突破了每桶140美元,一度高达147美元/桶。
但好景不长,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油价一路暴跌,最低跌至每桶不足40美元。
回复该发言
高盛“乌鸦嘴”再次应验 揭秘唱空背后阳谋论
2 回复:高盛“乌鸦嘴”再次应验 揭秘唱空背后阳谋论
yao62369322011-05-08 13:01:58 发表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高盛终于在2008年10月承认错误转为看空,看空的观点与看多时同样激进,当时高盛警告油价最低可能会降至50美元/桶。
“在泡沫破裂前,高盛一路做多,并通过看多的研究报告 忽悠 了一批资金进场,泡沫破裂后,它却先跑了。
这一次精确预测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我觉得这次可能与政治上挂钩更多。
回复该发言
“在泡沫破裂前,高盛一路做多,并通过看多的研究报告 忽悠 了一批资金进场,泡沫破裂后,它却先跑了。
这一次精确预测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我觉得这次可能与政治上挂钩更多。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