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地区文化沉淀厚重,拥有许多知名古民居。但是,受海南特有潮湿气候影响,再加上缺乏有效修复和保护,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民居大多出现老化失修状况,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危房。
琼海多处古宅年久失修老化严重
位于琼海博鳌奎岭村的何家宅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在印度尼西亚经商的琼海何氏富商所建造。这座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豪宅比著名的蔡家大院略小,但其恢宏气势及独特魅力的建筑细节较之蔡家大院毫不逊色。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岁月剥蚀,这座豪宅目前已多处出现水泥脱落、钢筋裸露锈蚀、木楼梯和楼板坍塌等严重老化迹象。当地村民唿吁,何家大宅已经成为“危楼”,急需保护性修复。
同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海博鳌镇蔡家宅也不同程度出现老化失修现象。幸运的是,目前蔡家宅的维修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文化部门将按照结构修复、安全防范、保护规划同步进行的方式,全面修复蔡家宅。修复分三个阶段展开:一期工程从2008年到2010年,投资611.75万元;二期工程从2011到2015年,投资964万元;三期工程从2015到2027年,投资500万元。
坐落在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四座建筑风格相似,外观酷似城堡,坐东南、向西北,其中以蔡家森住宅规模最大。
新发现一大型古建筑群面临衰败
2009年5月2日,琼海市政协、文联和文体局联合对该市民居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博鳌(原朝阳)镇古调村三队有一个大型古建筑群。消息传出,立即吸引许多节日休闲观光旅游者。
古宅群系旅居马来西亚华侨覃世琼、覃世炎兄弟俩上世纪二十年代所建,屈指一算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主人的后代现居国外,已多年没有回来过。由于长久空置,无人管理,楼顶长满了苔藓杂草,记者行走上面拍照不禁提心吊胆。
粗略估算,该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有10亩,由4间大瓦房和9座横廊、门楼、钟楼、水池、走马楼等组成一个方形建筑群。正前有3个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大小窗户100多个,大门两侧还各有一个枪眼用于防卫,外观极像北方的四合院。
琼海市政协兼文联副主席卢传福说,该古建筑群规模之大、建筑年代之久均超过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的留客村蔡家豪宅。这处豪宅和中原镇仙寨村的华侨之家,均展现了琼海民居的历史文化风貌,很有特色。
“这些有着深厚历史人文积淀的古建筑,因为岁月侵蚀难逃老化衰败的厄运。因此,对这些老宅加强保护已成为紧迫课题。”卢传福如是对记者说。
保护海南古建筑已经迫在眉睫
据报道,最近,人大代表蔡扬生等专门对我省的古民居保护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海南省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未曾维修,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很多文物非毁即伤,任意拆毁、改造、丢弃不管的现象十分突出,毁坏文化遗产的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国家级、省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古民居建筑破败不堪,惨不忍睹。
调研指出,一方面是缺少资金进行正常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由于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冲突,不少古民居建筑正走向灭亡。
蔡扬生说,不少地方在城乡拆迁工程大举开展的过程中,混淆了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概念,没有把文化保护与之相结合,误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运动,存在简单的城市化倾向,一味的拆旧村建新村,结果将许多富有历史价值的古老建筑推倒盖楼,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文化遗产不是发展的包袱,而应该是发展的资本和动力。”蔡扬生认为,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要加强政府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管理。因此,13名人大代表联名唿吁,立法保护古民居建筑物质文化遗产。
回复该发言
琼海恢宏古宅难掩衰败迹象 有的甚至成为危房
2 回复:琼海恢宏古宅难掩衰败迹象 有的甚至成为危房
qq4713814672011-05-09 15:51:09 发表
省政协委员李木也曾建议,留住有价值的古民居,让它们焕发出昔日光彩,使之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独特文化魅力的一大亮点。
琼海地区文化沉淀厚重,拥有许多知名古民居。
琼海多处古宅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位于琼海博鳌奎岭村的何家宅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在印度尼西亚经商的琼海何氏富商所建造。
同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海博鳌镇蔡家宅也不同程度出现老化失修现象。
坐落在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
新发现一大型古建筑群面临衰败2009年5月2日,琼海市政协、文联和文体局联合对该市民居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博鳌(原朝阳)镇古调村三队有一个大型古建筑群。
古宅群系旅居马来西亚华侨覃世琼、覃世炎兄弟俩上世纪二十年代所建,屈指一算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
粗略估算,该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有10亩,由4间大瓦房和9座横廊、门楼、钟楼、水池、走马楼等组成一个方形建筑群。
琼海市政协兼文联副主席卢传福说,该古建筑群规模之大、建筑年代之久均超过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的留客村蔡家豪宅。
“这些有着深厚历史人文积淀的古建筑,因为岁月侵蚀难逃老化衰败的厄运。
保护海南古建筑已经迫在眉睫据报道,最近,人大代表蔡扬生等专门对我省的古民居保护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海南省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未曾维修,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调研指出,一方面是缺少资金进行正常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由于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冲突,不少古民居建筑正走向灭亡。
蔡扬生说,不少地方在城乡拆迁工程大举开展的过程中,混淆了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概念,没有把文化保护与之相结合,误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运动,存在简单的城市化倾向,一味的拆旧村建新村,结果将许多富有历史价值的古老建筑推倒盖楼,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文化遗产不是发展的包袱,而应该是发展的资本和动力。
省政协委员李木也曾建议,留住有价值的古民居,让它们焕发出昔日光彩,使之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独特文化魅力的一大亮点。
回复该发言
琼海地区文化沉淀厚重,拥有许多知名古民居。
琼海多处古宅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位于琼海博鳌奎岭村的何家宅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在印度尼西亚经商的琼海何氏富商所建造。
同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海博鳌镇蔡家宅也不同程度出现老化失修现象。
坐落在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
新发现一大型古建筑群面临衰败2009年5月2日,琼海市政协、文联和文体局联合对该市民居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博鳌(原朝阳)镇古调村三队有一个大型古建筑群。
古宅群系旅居马来西亚华侨覃世琼、覃世炎兄弟俩上世纪二十年代所建,屈指一算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
粗略估算,该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有10亩,由4间大瓦房和9座横廊、门楼、钟楼、水池、走马楼等组成一个方形建筑群。
琼海市政协兼文联副主席卢传福说,该古建筑群规模之大、建筑年代之久均超过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的留客村蔡家豪宅。
“这些有着深厚历史人文积淀的古建筑,因为岁月侵蚀难逃老化衰败的厄运。
保护海南古建筑已经迫在眉睫据报道,最近,人大代表蔡扬生等专门对我省的古民居保护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海南省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未曾维修,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调研指出,一方面是缺少资金进行正常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由于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冲突,不少古民居建筑正走向灭亡。
蔡扬生说,不少地方在城乡拆迁工程大举开展的过程中,混淆了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概念,没有把文化保护与之相结合,误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运动,存在简单的城市化倾向,一味的拆旧村建新村,结果将许多富有历史价值的古老建筑推倒盖楼,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文化遗产不是发展的包袱,而应该是发展的资本和动力。
省政协委员李木也曾建议,留住有价值的古民居,让它们焕发出昔日光彩,使之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独特文化魅力的一大亮点。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