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来越注重国际化的本土基金来说,一方面,近年来QDII产品线的不断延伸令各方关注,而伴随着今年来海外市场的良好运行,不少参与其中的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感觉十分不错;另一方面,如何借助后台改造而使自己的IT系统越来越具备国际化的标准,也成为众多基金公司国际化步伐中的关键。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当时旗下QDII产品“出海”便遭败绩的基金,就遭遇了诸多难题,除了那些开立股票账户等初级问题外,外币结算、海外市场的会计准则等等,都令“试水”的基金同仁犯难。
不过,针对这一问题,日前一则消息令基金业内人士关心:为了应对国际化浪潮,一些大基金公司后台结算运营系统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造。
目前管理着25万亿美元投资资产、经纪商和其他金融中介公司每天通过其处理500万笔以上交易的全球私有业务软件和服务公司SUNGARD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朱平近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对外投资日益迫切、投资工具和方向更加多元的背景下,没有一个良好的后台系统作为基础是难以想象的,也将制约国内资产管理机构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和空间。
而从各种信息看,在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创新过程中,那些符合国际化趋势的产品更受到市场欢迎,而这往往离不开资产管理机构内部系统的完备。
“在本地化向国际化转移的过程中,国内金融行业存在几大趋势。”SUNGARD机构资产管理部中国区总经理王延清向本报表示,首先,现有系统已经难以覆盖投资组合的优化、全球化交易、国际范围内的估值和结算、多币种和多会计准则下的核算;其次,随着中国推出股指期货业务,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需要建立统一的控制平台,这对合规提出更高的要求;再者,中国金融机构加快海外投资步伐,这对于这些机构的资产会计核算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位有着丰富海外资产管理机构经验且在海外大机构历练多年的金融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海外大型机构中,除了传统的操盘、研究人士外,机构方面最为倚重的往往是IT系统人士,“后者的重要性将在处理庞大的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得以显露。”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资金管理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离不了先进、高效的后台IT系统。反过来说,后台系统的塑造,也决定了一个行业如何真正与国际接轨,并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的影响力。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越来越多,国内基金公司近年来大规模拓展了QDII业务。同时,基金行业的监管部门对推动创新业务发展有着很高的期待,而市场也有着更多的金融品种加入。
“这些都对相关业务的系统运营,以及合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系统的运用将直接利于资产管理机构部署新业务模块的发展计划。”王延清坦言,就眼下情况而言,在应对复杂的国际业务时,部分资产管理机构往往采取了人工方式,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这将直接对公司日益增长的业务构成限制。”
显然,伴随着国内资产管理规模的日渐庞大,机构现有系统需要升级,这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且,当后台系统完备后,国内资产管理人将会获得更大的舞台,中国基金管理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将有所增强,而国内金融行业发展广义中间业务、加强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服务,也将成为必然。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