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集团,通威集团在2006年开始介入新能源产业。以水产技术出身的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更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布道者”,将很多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致力于新能源的推广和宣传中。
新能源的财富效应也造成产业浮躁,刘汉元表示,在未来很长时期,都需要达成共识来推动这个产业。
第一财经日报:当初是什么契机让您涉入新能源行业,之前对这个行业了解多少?
刘汉元:以前留意不多,从2006年起听说大家对这个产业有很多需求,便开始关注,花了一些工夫,后来也特别留意新能源的比较研究,我写的《能源革命》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的心得体会。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这个产业值不值得一批人去做,对自己的商业机会和企业发展需求之间能不能找到一种结合?现在许多人达成了共识:下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以新能源为主的新的工业革命。从这个角度来讲,行业的机会和空间很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和全世界有这样一种需求。企业干的事情要和社会的需要有效结合,企业才能够得以真正长期、稳定、持久地发展。从这个责任的角度来讲,你必须找到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结合点,又能在其中找到比较优势,还得要有在经济上存在的价值,做事才能有基础。这个产业符合了这些特点。
日报: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之后,太阳能产业迅速火爆起来,那么,怎样看待“财富效应”对于产业的影响?
刘汉元:像施正荣这种示范效应是比较直白的,效果比较良好,也引申出了以后的业内十多家上市公司,行业发展很快,技术更新很快,这个时期的特征十分明显。
日报:现在新能源产业是否有一些浮躁?
刘汉元:的确有几分浮躁,很多行业浮躁都会带来弊端和重复建设。新能源行业越“浮躁”,我认为还相对越好。因为这个产业需要有积极的热情和“躁动”,全社会热起来后,强有力地推动这个产业。因为它的推动速度越快,变革来得越早,对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越好。如果没有更多的推动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的投入,那么这个产业就将成为一个好看的“海市蜃楼”,或者只是大家的一个理想。
有观点认为新能源现在的成本比传统能源高,这是从简单的价格关系去比较,关键要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如果把排放和环境成本加进去,也许传统能源早就不经济了。我们的排放和挖掘过程当中,对地球的损坏,并没有把它列入成本之中计算。中国现在也需要这种观念和政策以及力度、措施,需要站在一个全球的高度去推动这个产业。
日报:未来会不会受其他行业的影响,转投别的产业?怎样看待多元化和专业化?
刘汉元:我们从主观上不太赞成简单、太多的多元化,我是一个坚定的专业化认同者。要新增加一个产业和支柱产业,应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倾向于在自己所专所熟悉的行业里做精、做专、做强,并且引领这个行业的前沿技术进步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这种专心致志的指导思想下,是企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之道。简单和泛泛的多元化会分散资源和注意力,使企业在行业里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对于团队而言,也会受到时间、空间和精力的制约。所以,我们每一个团队只能把“有限”的事情做出很好的效果,很难把“无限”的事情做出很好的效果。摄影记者/高育文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