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明

桑兰当年受伤情景。
近日来,桑兰状告美国的几家机构和个人,要求索赔天价18亿美元的跨国诉讼案,引发轩然大波。作为目击桑兰受伤、并在她逗留美国十个月期间一直在美国追踪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杨明来说,有些话憋在心头,一直未说。上周日,杨明对桑兰和她的经纪人黄健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采访,澄清了不少多年的困惑,也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信息。杨明也在博客中就此事件谈点个人的看法,原文如下:
对于桑兰和她在美监护人之间的是非恩怨,本来我不想介入,因为,许多事并不知情,不想搅进诉讼官司的漩涡之中。而刘、谢作为监护人,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承担责任,相信在桑兰方拿出证据后,美国法庭会做出比较公正的判决。
没有得到法庭认可的充分证据之前,我对桑兰是否该起诉监护人无发言权,也不轻易判断,但对桑兰和经纪人指控对方在美期间限制桑兰接受国内媒体采访一事,我想讲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桑兰受伤留美的10个月,我恰好在美国,报道桑兰是新华社交给我的重要任务。桑兰受伤后,立刻成为关注焦点,她的伤势治疗、衣食住行,甚至一举一动都牵动着13亿国人的心。当时,国内媒体主要依靠新华社驻美分社,而我这个分社唯一的体育记者就肩负起了采访桑兰的任务。
大家可以调阅桑兰在美期间的报道,多数是我写的,篇幅不多,估计有50篇左右。大家可以看到,桑兰受伤和在医院期间,报道量占了一半,桑兰出院后,报道锐减,大家可能不知道,其中大多数稿件是根据美国报纸、电视、美国华文报纸登载的文章编译的,直接采访桑兰的只有可怜的两篇。也就是说,我在桑兰住进监护人谢晓虹家里后漫长的7个月时间内,即便削尖脑袋、想尽办法、甚至包括吵架和托关系,仅仅获得了见到桑兰的两次机会。不是我不敬业,而是事出有因,难见桑兰!
监护人对国内媒体极不友善
桑兰住进谢晓虹在纽约的豪宅后就泥牛入海无消息。我费尽心机从华文报纸记者处获得谢家电话,打通后,谢得知我是新华社记者,很不友善,问:“你怎么得到我私人电话的?”我解释,说国内读者很关心桑兰治疗和现状,希望能采访到她。对方一嘴回绝,说桑兰的状态不能接受采访。我想电话采访,依然不行。我有些急,问为何不能。谢说,我是监护人,这里是美国,不行就是不行。这是我家里电话,以后不要骚扰。
第一次沟通的结局很令我吃惊。这个时任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的美籍华人到底担心什么?新华社不是不负责的小报,是中国的官方通讯社。美媒上隔三岔五地登桑兰的消息,她为何对国内媒体这个态度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不把关系搞僵,我向分社领导和体育部领导汇报后,只能从《今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媒体上登的桑兰报道翻译编辑、炒冷饭。
很惭愧,现在找出我当年的那些报道,多数都是豆腐块,没办法,人家是合法监护人,桑兰住在她的私宅,总不能硬闯吧。国内读者要求增加对桑兰报道,社里部里也给我压力。不能第一手采访到桑兰,我很惭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