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巴黎》:大师级的穿越片 幽默兼魔幻
1 《午夜巴黎》:大师级的穿越片 幽默兼魔幻
月缺心2011-05-13 00:40:11 发表
《午夜巴黎》海报。
(文/帼杰)能够一如既往的用同一种手段表达同一类主题的电影导演并不多,成为大师的更是凤毛麟角,伍迪·艾伦做到了。本届戛纳组委会选择了他“午夜”系列第二部《午夜巴黎》拉开电影节序幕,实在是明智之举。先不说大师宝刀未老为电影节立下了高基调,单说法国第一夫人的银幕处女秀,就吸引了众多媒体(尤其是法媒)足够的眼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影片讲述了作家吉尔(欧文·威尔逊饰)和未婚妻(瑞切尔·麦克亚当斯饰)婚前来到吉尔一直向往的巴黎度假,当午夜钟声想起,吉尔被偶然带上了一辆老爷车,于是每个午夜会神奇的回到二十世纪初,与那个黄金时代众多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邂逅狂欢,吉尔也因此结识了毕加索的美丽情人(玛丽昂·歌迪亚饰演)并与之坠入爱河。自此,白天与黑夜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分割线,吉尔终于在午夜的巴黎渐行渐远……
依旧魔幻现实主义,依旧用喜剧外壳裹着悲观内核,虽然没有《午夜巴塞罗那》那样让人惊喜,但74岁高龄的伍迪·艾伦水准未失,将这首巴黎小情歌写的委婉缠绵。与西班牙热的要燃烧的狂野调子不同,整部影片充满了细雨浸润的旧色,慵懒狡黠又倔强,拿捏的都是法国人的痒处,果然是大师的火候。
自《安妮•霍尔》起,爱情关系便是艾伦片中的重要主题。伍迪·艾伦毫不否认爱情的不确定性和死亡的未知性给其带来的惶恐,在《巴黎》片中,艾伦更是借吉尔的口直接说出“死亡一直是最大的恐惧”。但是相较于之前的探索,艾伦在《巴黎》中显然更沉着些,这个让其思考了一辈子的话题,已经隐隐有了结论的味道。尽管依旧不是那么肯定,但年逾七旬,大师也认为自己可以战战兢兢的拿出些思考的结果,所以《巴黎》的结尾要比以往的作品更明朗、更确定,也要更积极。艾伦之前作品结尾多少因为“妥协”而不尽人意,《巴黎》则显出了历练后的从容豁达,“怀旧”只是借口,是通往内心的手段,一旦找到,何不放手追求?这也许也是伍迪·艾伦近年来流连欧洲所发现的新的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被艾伦以“穿越”的形式体现。善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解决现实困境的伍迪·艾伦并不是第一次在影片中运用“穿越”形式,《无敌美爱神》、《开罗紫玫瑰》都或多或少有时空穿越的元素,但是《午夜巴黎》却是运用最彻底的。“灰姑娘”在零点钟声里回到现实,吉尔则回到过去,两者的共同点,便是在时间节点前后的存在感。现实中,吉尔多少显得有些无能和格格不入,和新娘的朋友保罗相比,吉尔的存在感甚微,他在这个环境中找不到共鸣,感到无助与迷茫。而在午夜的巴黎,真实的内心引领他找到一直渴望的生活甚至感情,存在感在这里被突然放大,吉尔因此有了不同的活力。这种存在感也许正是对抗不确定性与未知的力量,影片也因此沉稳有力,让笑声中始终伴着清醒的思索。
然而,和现下流行的“清穿”小说一样,“穿越”是要有“必备宝典”的。若是不备上两首惊艳的诗词,穿越回去也要被寒碜。若是没有对西方文化艺术史足够的了解,看《午夜巴黎》一定是一头雾水。当海明威、毕加索、达利、布鲁埃尔、斯坦小姐如你的左亲右邻般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却不识,那还有什么魔幻主义的惊喜可言?也尽浪费了这般大师级穿越的心思。
回复该发言
《午夜巴黎》海报。
(文/帼杰)能够一如既往的用同一种手段表达同一类主题的电影导演并不多,成为大师的更是凤毛麟角,伍迪·艾伦做到了。本届戛纳组委会选择了他“午夜”系列第二部《午夜巴黎》拉开电影节序幕,实在是明智之举。先不说大师宝刀未老为电影节立下了高基调,单说法国第一夫人的银幕处女秀,就吸引了众多媒体(尤其是法媒)足够的眼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影片讲述了作家吉尔(欧文·威尔逊饰)和未婚妻(瑞切尔·麦克亚当斯饰)婚前来到吉尔一直向往的巴黎度假,当午夜钟声想起,吉尔被偶然带上了一辆老爷车,于是每个午夜会神奇的回到二十世纪初,与那个黄金时代众多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邂逅狂欢,吉尔也因此结识了毕加索的美丽情人(玛丽昂·歌迪亚饰演)并与之坠入爱河。自此,白天与黑夜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分割线,吉尔终于在午夜的巴黎渐行渐远……
依旧魔幻现实主义,依旧用喜剧外壳裹着悲观内核,虽然没有《午夜巴塞罗那》那样让人惊喜,但74岁高龄的伍迪·艾伦水准未失,将这首巴黎小情歌写的委婉缠绵。与西班牙热的要燃烧的狂野调子不同,整部影片充满了细雨浸润的旧色,慵懒狡黠又倔强,拿捏的都是法国人的痒处,果然是大师的火候。
自《安妮•霍尔》起,爱情关系便是艾伦片中的重要主题。伍迪·艾伦毫不否认爱情的不确定性和死亡的未知性给其带来的惶恐,在《巴黎》片中,艾伦更是借吉尔的口直接说出“死亡一直是最大的恐惧”。但是相较于之前的探索,艾伦在《巴黎》中显然更沉着些,这个让其思考了一辈子的话题,已经隐隐有了结论的味道。尽管依旧不是那么肯定,但年逾七旬,大师也认为自己可以战战兢兢的拿出些思考的结果,所以《巴黎》的结尾要比以往的作品更明朗、更确定,也要更积极。艾伦之前作品结尾多少因为“妥协”而不尽人意,《巴黎》则显出了历练后的从容豁达,“怀旧”只是借口,是通往内心的手段,一旦找到,何不放手追求?这也许也是伍迪·艾伦近年来流连欧洲所发现的新的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被艾伦以“穿越”的形式体现。善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解决现实困境的伍迪·艾伦并不是第一次在影片中运用“穿越”形式,《无敌美爱神》、《开罗紫玫瑰》都或多或少有时空穿越的元素,但是《午夜巴黎》却是运用最彻底的。“灰姑娘”在零点钟声里回到现实,吉尔则回到过去,两者的共同点,便是在时间节点前后的存在感。现实中,吉尔多少显得有些无能和格格不入,和新娘的朋友保罗相比,吉尔的存在感甚微,他在这个环境中找不到共鸣,感到无助与迷茫。而在午夜的巴黎,真实的内心引领他找到一直渴望的生活甚至感情,存在感在这里被突然放大,吉尔因此有了不同的活力。这种存在感也许正是对抗不确定性与未知的力量,影片也因此沉稳有力,让笑声中始终伴着清醒的思索。
然而,和现下流行的“清穿”小说一样,“穿越”是要有“必备宝典”的。若是不备上两首惊艳的诗词,穿越回去也要被寒碜。若是没有对西方文化艺术史足够的了解,看《午夜巴黎》一定是一头雾水。当海明威、毕加索、达利、布鲁埃尔、斯坦小姐如你的左亲右邻般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却不识,那还有什么魔幻主义的惊喜可言?也尽浪费了这般大师级穿越的心思。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