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传奇人物、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世界顶级服装品牌之后的命运将会如何?笔者个人就此进行分析及拆解,卡丹先生的传奇故事及与中国的渊源应将继续谱写并且得到更好的施展与发扬。

水墨家居服
纵观女装业界国际大牌的在中国的现状与收购历史
尚且不去划分女装业的价格、形象、高度等相关细分市场,仅根据整体销量现象的市场份额来看,目前仍然延续着品牌集中度较低的态势,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仅为31.24%。其中,only、veromoda优势明显扩大,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占有率各均超过7%;第三至第十位品牌依次是艾格、欧时力、哥弟、宝姿、艾格运动、白领、雅莹和玛丝菲尔,市场占有率均不到4%。
以此看来,整个中国服装业市场的整体品牌高度、产品品质、市场规模、设计技术、利益占比等等方面,与服装国际强国的标准还差相当大的一段距离。也就是说,类似皮尔·卡丹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如果要求量求快,势必走不长远。
2007年,百丽收购Fila、FilaNetherlandB.V.;2007年,雅戈尔收购Smart及XinMa;2009年,安踏再收购百丽所持有的Fila及FullProspect;2009年,YGM贸易收购英国奢侈老牌雅格狮丹Aquascutum;2010年,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日本瑞纳株式会社;2010年,温州诚隆收购皮尔·卡丹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商标使用权。
诸如此类的国际大牌在中国被收购的事件频频发生,而收购后这些品牌的命运及出路又如何?目前看来,实无成功案例。
其问题大致归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收购方的实力及优势决定了被收购品牌的长远发展;其次,并购品牌是否还能在被收购后保持其原有的价值有待思考;第三,国内行销和国际行销有非常大的不同,国内企业是否能衔接所有的国外营销,而国内企业又如何去开展国内的营销,都是一系列的核心问题;最后,中国的市场环境仍然不会有中国制造的世界性的高端奢侈品牌,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大国,摆脱产品大国的外套。
因此,在收购此类国际大牌之后,如何保持它原来的纯正品牌血统及原有的文化属性,精心的去规划和管理,在保持其所具有的原基础品牌形象及品质之后,如何能够更好的使其跃升取得更为壮观的关注及成绩从而带动中国奢侈品牌的崛起成为了收购方的首任。

水墨家居服
皮尔·卡丹于中国的迂回
卡丹先生于中国的渊源十分久远,1976年的那副长城挂毯如今仍然垂挂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卡丹先生非常热爱东方古老而又丰富的文化,1978年让自己的公司组成旅游团来到了中国进行考察,他认为中国人一定会有需要去了解世界的时装,今后也会形成潮流,而其品牌的产品也终将被国人接受。于是,漫长的中国之旅开始了。如今,皮尔·卡丹在中国拥有20家代理商,2家马克西姆餐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