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大满公社
“我准备买房,也具有购房资格,但是现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买一个总价多少钱的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把我的所有积蓄都拿来付首付。”有市民来电做上述咨询。确实,在楼市政策飘摇的当前,在选择物业之前,要先给自己的承受能力做一个相对靠谱的评估,这样至少才能够在可操作的框架下进行合理挑选。当前评估自己的购房能力,除了以往都需要考虑的因素之外,有些问题还要格外注意。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又该怎样为自己规避风险呢?
首付、利率都有再提高的可能
尽管杭州已经公布首套房首付比例已经从3成提高至4成,尽管深圳银行尚未跟进,但是嘉宾都建议最好留多房款的1成作为机动资金。
这笔钱用处可太多了,如果政策突变,要求首付提高1成,不会临时出现困窘并因此连累到定金都无法收回。从以往的案例来看,限购令初出的时候,由于丧失购买资格造成无法交易,定金基本是可以全额取回的,但是如果因为首付无法筹齐到新政的成数,定金取回的概率就很小。除了首付切实提高,这一成房款在收入出现危机时,至少可以保证一年的月供可以按时交付。
目前至少有两种情况会加大月供的压力,一个是逐渐取消利率优惠,此前首次置业,90平方米以下首付3成,利率最初有7折优惠,当前已经大部分为9折以上利率或是基准利率了。
中国进入加息通道,未来贷款越来越难,利率越来越高已经是个不争的预期。普遍认为今年可能还有1次加息,未来加息次数不少于2次。如果按照这样计算,未来每个月多还几百块钱是很能的事。
以前银行在放贷核实时,一般会要求月供不要超过收入的50%,但这一比率还是控制在这一水平线以下比较好一些。
交易税费有可能超出预期
按评估价过户此前曾一度引发了二手房过户的热潮,尽管目前深圳还没有开始执行,但是不妨先参考其他城市的执行细则来为自己留足后路。目前广州、上海的惯例,评估价过户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按照差额的20%来缴纳个税,另一种是按照交易房产评估价的1%-1.5%来缴纳个税。
选择何种方式交税,通常与所选择的物业相关,对于一套曾经只卖20万的老房子而言,现在可以评估到200万,选择差额20%,需要缴纳的个税为36万元,这样就不如选择第二种方式更为划算。如果按照评估价过户,会增加的不仅仅是个人所得税,与之相关的交易费、营业费、契税等税费都会跟着评估价一同上涨。
交易税费的增加并不一定是因为按评估价过户,前不久王女士在广州买一套物业,准备使用公积金贷款,此前二手交易的惯例都会将过户价格写低以逃避税费,但是如果采用公积金贷款,放贷银行会核查得更为严格,一旦发现过户价格过低,有可能会拒绝房贷,另一方面放贷额度与成交价格相关,最后王女士再三考虑,还是报上真实的成交价格,之前预算大约3万元左右的税费,也因此多至6万元。除了交易税之外,房产税也已经在上海、重庆试行,深圳开始征收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在税费不断增加的时候怎么办?先小人后君子或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说,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不妨把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及承担方式写进合同里。
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比较好贷款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