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帼杰) 手握两樽金棕榈的达内兄弟今年卷土重来,应该让其他参赛片压力不小。实事上媒体场的反馈也表明,达内兄弟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依然有一大批拥趸,而不喜欢这兄弟俩的也依然不喜欢。
《单车少年》故事讲述11岁的西里尔被父亲丢在福利院,他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找到父亲,在一次从福利院逃跑回家时,西里尔遇到了经营发廊的莎曼塔,后者提出愿意在每个周末负责照看他的生活。然而西里尔就像一个受了伤的小刺猬,蜷缩起身子左冲右撞,让周围的人想碰都碰不得。为了感谢小混混对自己的接纳,西里尔帮他实施抢劫,这次事件后,西里尔和莎曼塔的关系似乎有所缓和,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达内兄弟认为“叙述影响存在”,所以对人物从不做过多叙述。除了经济压力,我们不知道西里尔的父亲为什么要那么毅然决然地抛弃儿子,或许观众可以乐观的猜测父亲另有什么苦衷,但其实达内兄弟要说的是:这就是人,有时候好或者坏是没有理由的。因此我们也不知道莎曼塔为什么要对西里尔这么好,几乎立刻就进入了母亲的角色。达内兄弟坦言,“我们并不打算让观众知道为什么莎曼塔会对西里尔这么好,我们无意去解释其中的心理变化,也不会去追溯她的过去。观众只需要知道她就这样做了,这就已经足够。”。扮演莎曼塔的西西·迪·法兰丝自己也说“我的角色就是混合了温柔与坚韧的化身,并不需要动机的解释。”。这样真实到近乎残酷的写实主义,会让很多观众不爽,但达内兄弟对作品风格的坚持和成熟把握,是不能否认的实事。
达内兄弟一直认为行动是一种比简单的情节推进更能强烈展示主人公情感的方式,所以在片中,西里尔不论去哪儿抬腿就跑,或者跨上他的单车。不停的前进运动让观众产生感同身受的焦虑感,笔者本人就因此十分厌恶这个小男孩儿,导演的目的达到了吧?达内兄弟这种毫无戏剧性的赤裸裸的呈现真是让人深恶痛绝,但这也正是令簇拥者们心折之处。
若按正常的戏剧思维,《单车少年》简直处处是漏洞:邻居和其他人对西里尔莫名其妙的不友好;莎曼塔的男友,一个成熟的成年男人,问出“选他(西里尔)还是选我?”这样的可笑问题;10岁的西里尔一棍子就打晕了成年人(其中一个还有所准备)……但是如果达内兄弟坚定又不屑的告诉你:对,我们的片子不制造任何人为悬念,不为了精准添加任何多余的戏剧性或交待背景。那么仔细想想,这些还真有可能是真实的生活。
笔者认为,电影没有必要让所有观众喜欢,争议正是艺术的价值之一。所以无需担心达内兄弟的水准,二人能否三夺金棕榈,成就戛纳影史的新纪录,只看评为的口味而已。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