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率再度上调了,我们认为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建议配置低估值的行业(不要纠结周期还是消费)。为了理清楚思路,在此做些自问自答。
Q:为何如此频繁上调?
A:5 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并不高(5400 亿左右,比起4 月份9100 亿要少得多),3年期央票也已重启,4 月份M2 增速降至16%以下,信贷控制较好,似乎没有太多上调的理由啊?联系到准备金工具主要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当前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的态势,那么我们推测,本次上调主要针对外资流入。
Q: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空间还有多大?
A:延续上面所说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汇流入,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升值是由于输入性通胀压力大。由于升值和加息一定程度上有替代性,升值已经加快,可以推测加息空间已经不大。升值是否继续加快则取决于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如果升值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准备金仍有上调空间。
Q:对去库存和经济下滑是否应该很悲观?
A:未必。
(1) 库存是否很高不应该看绝对水平,库存销售比或者周转天数更加合适,而从一季报的情况看,库存周转天数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行业并不多。
(2) 4 月份工业增速的明显下滑,部分原材料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库存已经在调整。
(3) 从投资来看,地方投资增速继续上升,投资的内生动力强。
(4) 房地产投资增速不降反升,保障房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
Q:对市场是否悲观?
A:没有太悲观的理由,下行空间有限。
承上,对经济不悲观,对市场没理由太悲观;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通胀和通胀预期都是边际上的缓解(个人看空大宗商品);流动性方面,不能忽略M1 的因素,4 月份M1 增速已经降至12.9%,而M1/M2(流动性偏好)已有小幅上升,4 月份很可能是M1 增速的低点,如果M1 已经触底,对市场的态度似乎也应该积极一些。
Q:关键是配置?
A:看好消费类还是周期类,似乎都有很好的理由,又都似乎没有太好的理由,既然如此不如放弃消费还是周期的痛苦抉择,就选择低估值的品种。建议配置:
银行、地产;交通运输(估值低,升值和油价下跌收益)、电力(缺电);钢铁、建材;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广发证券研究中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