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批21保障房项目预立项
龙归保障房示范小区已在建设中。 图/记者邱伟荣实习生罗智峰
过半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地铁、广铁集团等都计划利用自有土地参与建设
今年首批21保障房项目预立项过半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地铁、广铁集团等都计划利用自有土地参与建设
按照上月初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今年广州需筹集8.5万套保障房,目标任务是去年的3倍多。面对如此巨大的任务量,市住房保障办此前表示,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同时,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委托大型国企和房地产企业建设保障房的经验做法,采取服务外包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让政府从“施工方”向“管理方”转变,增强政府计划、协调、统筹、监督和政策制定的职能。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获悉,目前,广州市发改委已批复广州2011年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立项预安排。第一批超过20个项目中,引入社会力量建设项目过半。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地铁、广铁集团等单位都计划利用自有土地参与建设保障房。
而由区政府组织建设的保障房项目方面,番禺区政府计划在小谷围大学城南北面各选取一块地,开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开篇语
从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十二五”开局之年,既是中国完善住房双轨制的启航之年,也是国人住房观念承前启后的转变之年。
而在广州,今年筹集8.5万套房源的任务量位居全省之首,这既是中央和省下达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也是建设幸福广州、提升广州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为打好这场“硬仗”,广州上下一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县)联动,企业参与。今年,不仅77177户困难家庭有房住,夹心层、新毕业的大学生、农民工等也将盼来属于自己的公租房。那么,这些房源从何而来?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给市民?政策、用地、资金各方面该如何解决?
记者连日多方走访,深入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调查,并就此采访了住房保障、规划、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获取大量新鲜热辣的信息,以飨读者。
最新进展
保障房建设新增两支生力军
“广州一年的商品房建设量大约为1000万平方米,由市住房保障办开发的大约有三四百万平方米,至少在广州,这一建设量可能比任何一家开发商都要大。”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以前,广州的保障房建设主要是立足于保障办自己建,去年自建的8个项目已全部按期开工,与社会力量相比,更能够控制建设进度,效率也高。不过,随着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加重,广州今年开始探索合建、代建、企事业单位自建等多渠道、多模式来建设保障房。一方面将部分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分解到区,让区逐渐承担保障房建设任务。“区有区的优势,既熟悉辖内地块状况,还可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对于解决本区域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今年的项目里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过半,成为今年保障房建设的最大亮点。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