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tRyan
英国《太阳报》称他是救援英雄,他淡定回应“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MattRyan是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办学机构的老师。
●地震时他跋涉11小时,救出8名受困群众。
●获救者当时已经被困了6天,其中一位受困者已64岁。
三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后,英国《太阳报》评论他是救援英雄,报道他一次性救了8个人。三年后,他成都的同事才得知这件事,感叹这位身材清瘦的外教太低调。
日前,这位名叫Matt的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办学老师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谈起三年前那次壮举,他说:“我不是英雄,我有救援技能和救援经验,有能力就该去帮助别人。”
网上搜出个英雄
“我对妻子说,我要去救援了,我就告诉你一声,你别告诉别人。”
MattRyan的中文名叫马强,学生们叫他强哥。强哥2002年从英国纽卡斯尔来到成都后,一直在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办学机构任教。“外国音”普通话和“四川音”普通话都能说。
前不久,Matt的同事用搜索引擎搜MattRyan的名字,偶然看到英国《太阳报》上有关他的信息:“BRIT HEROES SAVE QUAKEVICTIMS”(不列颠英雄营救地震受困者)。标题下还有一张大照片,一名满身泥浆的外国人正在为绳索打结,实施救援。
发现了他的“秘密”,同事们又顺藤摸瓜找到了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对MattRyan所在救援组的采访,节目中Matt的言辞很少,非常低调,“我走前对妻子说,我要和邓肯他们去救援了,我就告诉你一声,你别告诉别人。”
“他是四川人的恩人,我们需要共同感谢他。”同事们都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和他的队友在三年前的营救壮举。但当Matt面对本报的采访时,他并不认同《太阳报》的标题,“我从小就喜欢探洞、有15年的登山经历,与其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不如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别人。”
最早抵达回龙沟
“迄今为止,那可能是我爬过的最恐怖的山。”
2008年5月13日,Matt在成都,接到了北京朋友的电话:“中国政府需要身体健康、有救援经验和技能的志愿者,参加救援行动。”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并火速出发。Matt所在的救援队,是第一批进入彭州白水河回龙沟的救援队。
到了彭州大宝镇,因道路中断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救援队便开始徒步挺进山区。其间,大小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发生危险。5月16日夜晚,他们得到消息:回龙沟矿区有人被困,但那里有仓库和水,很可能有人生还。时间就是生命,第二天凌晨5点,Matt和37岁的搜救队长挪亚、另一位英国人邓肯,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背着40多斤的设备和补给,上路了。
“对于有经验的队员来说,一般在平地上1个多小时能走11公里。但那天,我们每个小时才走了不过2公里。”Matt回忆,由于地震后回龙沟一线天消失,从U形谷变成了V形谷,中间有很多巨大的碎石,余震不断,不时有滑坡、塌方发生。“迄今为止,那可能是我爬过的最恐怖的山。”最后,救援队只好沿着山嵴行走,希望翻过整座山到达目的地。
原有道路都被地震破坏了,救援队员每走一步都必须用刀砍掉前方的树枝,甚至是“凿洞”前行,他们的手、胳膊不时被树枝划伤。“有时候就像走在煎饼上。”而且如果不慎跌下山崖,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身绑绳索下降1800米施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