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根站在公司车间内的蓄电池产品边。 新华社发
建厂以来从未有过环保违规记录,又通过极为严格的ISO14000环保认证,一年前还通过上市前的环保核查,然而就是这个堪称“环保标兵”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却被爆出是当地居民“血铅超标”事件的“祸端”。
截至11日,300个送检样本中就有31个超标,其中11个是孩子,还有1000多个血液样本正在检测,血铅中毒人数还可能增加。记者最新获悉,目前海久电池已被勒令停产整顿。
“没洗澡换衣服引发血铅超标”
位于德清县新市工业园区的海久电池,是德清县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厂区内有一个30户的家属楼,紧挨厂区外墙就是一个露天菜市场,与海久公司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新市镇孟溪村的农田和村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
从今年3月开始,不断有人在医院检查过程中发现血铅超标。海久公司厂区内家属楼中有19户的孩子血铅超标。
住在厂区外的职工和附近村民开始恐慌,纷纷去医院检查。田雨一家就租住在孟溪村一间约10平方米的平房内,离海久只有两三百米。女儿田苏皖才11个月,从江苏老家到德清没几个月,但是血铅浓度达到484微克每升,超过正常最高限值四倍多。
在蓄电池厂工作约3年的湖南籍打工者荣某告诉记者,他4岁的儿子、侄女和侄子全部血铅超标,最近的血铅检测结果分别为357.1微克每升,395.6微克每升和293微克每升。
对此,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解释是“职工下班离厂没有洗澡换衣服”引起的。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国根接受采访时说,这“应该是一个偶发性事件,不是个必然性事件”。
不但瞒报还花钱“封口”
3月初,企业周边有一些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了解情况后,企业负责人没有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而且花钱去封当事人的嘴。德清县新闻发言人陈发瑶表示,好像是1000(元)、2000(元)的数字,这样做导致一些情况比较混乱。对此,赵国根表示,绝对没有私了过,这是员工误传。
企业影响环境当地早已知情
记者调查发现,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一年前却通过了上市环保审查。浙江省环保厅官网上“关于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环保核查情况的公示”认为,“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2010年4月出具的报告中这样表述:(海久电池)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在公众参与部分,报告书认为:所有调查对象(100%的团体、100%的个人)对周围环境现状认为较好或一般,无人认为周围环境现状不理想。
然而,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浙江省环保厅上报给浙江省有关部门的相关材料却显示,该公司存在环境影响问题,环评部门和当地政府早已知情———“2010年,该公司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上市环保核查报告,在核查过程中,发现5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尚有113户居民应该搬迁。对此,德清县政府2010年3月出具承诺函,承诺在一年半内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113户的拆迁工作。但是目前,只有25户完成了搬迁。”
记者采访的一例例血铅超标者,绝大部分都在没有搬迁的居民之列。
孟溪村负责人张宏伟告诉记者,“这是个环保示范企业,谁也没想到这么严重。”
财大气粗等于“绿色”通行证?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