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1年5月16日报道 自主品牌满怀理想的诞生,刚刚尝到点甜头,却又不得不直面惨淡的现实——外资品牌强大势力的挤压,夺去大量客户;用车成本不断升高,又让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潜在消费群望而却步……面对持续寒冷的中国车市,企业真正强大的必由之路,是进入国际市场,与外资品牌同台竞争。而那些活跃的自主品牌也早就有了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的视野和手笔。让我们来看看,在迈向国际市场的大道上,谁最有风采谁最有姿态。
1.吉利
大手笔收购快速登场
传奇的李书福缔造了传奇的吉利,然而早期低质低价的市场评价也让吉利在前进的道路上吃尽苦头,幸好李书福有着对汽车业的敏感判断力和清醒头脑。短时间内提升技术实力,提高产品品质,转变品牌形象,快速的应对使吉利华丽转身。与此同时,收购澳大利亚DSI,收购英国锰铜,收购瑞典沃尔沃,一次次出手,一次次布局,吉利显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而2010财年扭亏为盈的沃尔沃,又给吉利的国际化运作添加了漂亮的注脚,这时的吉利已经登上国际汽车业的主场。吉利下面要思考的,是如何从这些收购来的企业中吸收养分,把它们的技术优势、品牌形象和市场渠道,为吉利自有品牌所用,使吉利熊猫、全球鹰和帝豪成为国际主流市场追捧的明星。
2.比亚迪
新能源时代的黑马
手机电池巨头比亚迪,进入汽车业后正赶上中国汽车业井喷的好日子。高速增长的市场,给比亚迪提供了高速成长的机会,从F3、F6、F0到电动车,快速膨胀的销量让比亚迪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比亚迪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敏感地捕捉到汽车产业的新能源趋势,并利用自身在电池生产的优势,研发出了自主品牌
的第一款电动汽车,随即,又将技术合作的触角伸向了大洋彼岸,王传福与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握手,标志着洛杉矶建立了比亚迪的北美总部,与戴姆勒的联合则难掩比亚迪迈向高端市场的野心。不过,比亚迪要面临的,是如何使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保持下去,进而有在国际市场打拼的后劲。
3.长城
重视质量打入高端市场
长城汽车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建立了营销网络,与出口本身相比,长城汽车更注重“出口质量”,对质量的关注使出口数量和金额名列前茅。难能可贵的是,长城的出口已经逐步走向较高端市场,欧盟、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已经成为长城的主要出口地区和国家。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的丰富,长城的出口不再简单追求早期
的出口数量、整车贸易,而是更加注重海外市场整体规划,具体包括适应性车型研发、销售服务体系到品牌建设、技术输出、海外建厂等多个方面的纵深推进。长城掌门甚至在年初的两会上提案制定中国“汽车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长城所要面对的,也许正如其掌门人在提案中所指中国汽车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普遍问题: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强品牌建设。
4.奇瑞
充满野心的国际化之路
奇瑞不只出口汽车,还“出口”了中国第一个汽车整装厂——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从与伊朗SKT合作,第一次把中国制造的车间都搬到了国外开始。奇瑞又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把更多的奇瑞汽车开出国门。美国克莱斯勒、量子,意大利菲亚特,伊朗的IRANKHODRO……奇瑞随后的合资项目让人眼花缭乱。众多的合作项目,众多的合作方式,让东欧、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地上,驰骋着奇瑞汽车。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泰国、乌拉圭等14个国家已经建成了奇瑞的15个海外工厂。走出去的奇瑞不仅带去了中国产品,还带去了中国技术、品牌和文化。 记者张玮
回复该发言
自主品牌发展 终极破冰之道走向国际市场
2 回复:自主品牌发展 终极破冰之道走向国际市场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