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周刊201117期封面

2001年9月19日,本·拉登与基地组织成员在一起。

1988年5月14日,阿富汗穆斯林游击队在被击落的苏制米格17战机残骸上。

1952年,本·拉登的父亲穆罕默德·本·拉登(左)和后来成为沙特国王的费萨尔(中)交谈。穆罕默德在吉达创办的建筑公司承包了包括沙特王宫在内的诸多项目,也因此与沙特王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终结恐怖
毫无疑问,拉登的死代表着国际恐怖主义一个时代的结束。依靠自己的财力和现代商业管理经验,他将原本分散无组织的恐怖分子,组成有纪律、有野心的“基地”组织。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策划实施的2001年9月11日纽约双子座大厦的恐怖袭击,使得和恐怖主义的斗争成为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的一致目标。国际社会在打击国际恐怖分子方面的情报、金融、政治合作和军事打击,也贯穿了整个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拉登并非天生的恐怖分子。二次大战后巴勒斯坦的境遇,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外国军事力量对海湾国家的染指是他走向极端的心理转折点。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的一个癌细胞,它的扩散导致了中东半个世纪以来诸多问题的出现,也推动了中东恐怖主义的泛滥,催生了“基地主义”的滥觞。
回溯历史,告诉我们,一旦人类世俗社会的发展道路受到干扰和挫折,宗教势力对社会发展道路的影响就会强化甚至极端化。
现在,拉登的死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局面,世界摆脱恐怖主义噩梦绝无仅有的机会出现了。给巴勒斯坦、阿富汗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现代的世俗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尽可能多的人远离恐怖主义的魔爪,这才是让我们的世界安全起来的根本方法。
本·拉登:以“圣战”之名
不理解伊斯兰极端主义,就不能理解奥萨马。本。拉登
本刊记者/刘婉媛
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边境绵延两千多公里的地带,满眼尽是晦暗的土黄色——这里土地干旱贫瘠,崇山峻岭中几尽是光秃秃的石山土坡,中间点缀着一些部落村庄,偶有汽车飞驰而过,扬起满目沙尘。
在这里几乎只能见到男人,穿着白袍或黑袍的男人。任何一个异国脸孔——伊斯兰世界以外的人——在这里都不会有任何安全感。自从2001年11月美国出兵阿富汗之后,这里一直是传说中本。拉登及其同伙的藏身之地。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美国情报部门动用了各种人力情报和技术手段,悬赏2500万美元,锁定在阿巴边境地区开展抓捕头号恐怖分子奥萨马。本。拉登的行动。
意外的是,最终发现本。拉登并不在这里,他“大隐隐于市”,藏身于距伊斯兰堡不到一小时车程的阿伯塔巴德市,寓所离当地的一个军事学院“只有扔一块石头的距离”。但据《纽约客》报道,对巴阿边境地区的监控仍是成功追踪拉登的关键所在。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