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新基金发行大战再度升温,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5月新基金发行数量将创下今年来的新高。而由于渠道拥挤且市场又陷入调整,多只基金不得不推后发行档期,个别基金直到逼近6个月大限,才不得不加入发行大军。
新基发行愈加密集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1月份共发行16只新基金,2月份24只,3月份19只,4月份则为26只。
进入5月,新基金发行显然更为密集。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根据基金公司的发行公告,认购起始日期在5月的基金达到30只,这个数目已经创出今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这还没有包括下半个月可能发布发行公告的基金以及发行期始于4月但延续至5月的基金。
与此同时,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截至5月6日,有多达88只新基金已经申报等待放行。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新基金发行密集的局面不可能得到缓解。
如今,基金高密度发行的后遗症已经凸显,基金发行平均规模一直难见起色,而打开之后即遭遇大额赎回的现象也变得稀疏平常。根据统计,在18只今年以来成立并已披露一季报的新基金中,有12只份额分别遭遇5562万份至12.8亿份不等的净赎回,平均净赎回率高达49.96%,远远高于同期基金平均4.89%的赎回率。
积压现象逐步显现
如此密集的发行,渠道的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不少基金也因此被迫绕道而行。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原定5月底发行一只股票型基金,但由于计划发行的新基金数目过多,各家公司对银行档期争夺厉害,最终只好延期到6月份再发。
但无论基金公司多想错时发行,撞车都不可避免,也因此有个别基金一拖再拖,直到临近发行大限,才无奈加入发行大军。
以深圳一家公司的新基金为例,该基金去年12月就已经获得批准,但直到今年5月初才正式发行,从获批到正式发行,时间过去了近5个月。而根据相关规定,新基金获批后6个月内必须进行募集,否则将失去募集资格。
事实上,由于渠道拥挤,市场又缺乏赚钱效应,新基金批而不发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同样是在去年12月就拿到了QDII发行批文的一家基金公司,如今距离发行大限不到一个月,还没看到其正式发行。
新基金批而不发的状况在2008年大熊市期间也出现过,当时也一度有基金拖到最后十几天才开始发行。业内人士分析,那时主要是由于市场低迷,基金公司希望待市场好转后再发行新基金,而现在则是遇到了渠道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来自渠道撞车的压力甚至更大一些。如果各家基金公司仍以目前的劲头申报基金,预计未来被积压下来的基金会越来越多。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