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银价吸引了市场的眼球,但这只是个开始。持续一年多的商品牛市已经明显泡沫化,各路资金纷纷投入这场盛宴,他们要么买空卖空、大肆投机博弈,要么直接参与制造一场风波。
烫手的白银
张东是上海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2009年他在香港发行了一只对冲基金,规模近10亿美元。“白银从去年8月就开始上涨,但直到今年3月我们才参与其中,这时候泡沫开始急剧发酵,钱特别好挣。”张东将这个阶段比作鱼腹,“只要眼疾手快,不但收益极高而且风险不大。”
张东的信心来自其他人的盲目。“自银价涨过30美元,市场的气氛一下子被引爆,”张东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太多狂热的人参与进来,不管价格多高,只管一个劲儿地买入,从3月17日起就没有一次像样的回调,我们自然乐在其中。”
小李就是一个投资白银的狂热分子。3月中旬,他从股市一头扎进陌生的白银T+D市场。“黄金、白银都在涨,买好放在那里,算上杠杆挣得比股票多得多。”小李算了笔账,从3月29日买入第一笔到4月21日,他的账面资金已经从50万元增加至120余万元,盈利接近140%。“简直就是坐等收钱!”小李兴奋地说。
巨大收益点燃的狂热彻底遮盖了风险,但是变局时点正在一步步逼近。芝加哥交易所5月1日宣布大幅提高期银保证金比例,消息传出时中国正值深夜,老练的张东第一时间嗅出危机的味道。“我连夜给交易员打电话,2日一开盘就反手做空。”张东说,上世纪80年代,亨特兄弟控盘国际白银市场时,芝加哥交易所就是提高保证金后导致银价暴跌。历史告诉他,“做空的大机会再次光临。”
5月2日,国际白银现货大跌8.54%,5月3日国内T+D则下跌6.79%,张东从35美元一路看多到48美元时反手做空,这段时间里,他从白银市场里至少赚得1亿美元。
另一边小李的境况却大相径庭。由于暴跌来得太快,小李几乎无还手之力,到5月3日收盘,账面只剩下近80万元,只能选择平仓。而他的一些朋友更惨,甚至学着股市在低位补仓,这直接导致了更大的损失。“开始太贪心,一直满仓操作,后来根本反应不过来,只能眼看着盈利打了水漂。”此时的小李一脸无奈。
大宗商品“筑顶”
白银虽然烫手,但绝不是全部。随着美元由弱转强,贵金属、大宗商品甚至外汇全都显出筑顶迹象。
上海梵基投资副总经理牟慧玲近期就不断给客户打电话,建议他们将手中的澳元换成美元。牟慧玲认为,现在澳币筑顶格局正在形成,一旦美国停止货币宽松,资金就会从澳元流入美元避险。
棉花价格的下跌趋势也日渐明显。在上海一家期货公司任交易员的玉良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棉花等多个品种上进行空头布局。“近期,客户下达的指令基本都是做空棉花,最多只是在远期合约上做适当对冲。”
玉良表示,4月以来,国际棉价便一路下跌,美棉10月合约价格已从4月7日的每手166美元跌至5月12日的129.3美元,跌幅接近23%。受此影响,国内棉价一路下跌。
而去年,他还在建议一位做布料生意的客户大量囤积棉花,“因为棉花涨价,那位客户存货增值的部分比正儿八经的布料生意挣得多,”玉良说。时移境迁,今年美元趋势开始由弱转强,无论是澳元还是棉花都显出头部迹象,甚至连遭受减产威胁的粮食价格也在下跌。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