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官方统一口径,先摘录如下: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也就是说,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所以,冲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几个字,我和许多人参加了选调生的选拔和考试。
经过残酷的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和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签下了和组织部的正式用工合同。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

磨合期
差点写了辞职信
为了选调生的“光明前途”,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我放弃了某知名大型国企年薪超过10万的优厚待遇(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刚上班后的一段时间,简直就是在永无止境的挣扎和辞职的冲动中度过的,当时感觉好像是踏上了不归路。
好多人都讲选调是最有前途的公务员,是党的后备干部。也许选调生和其他普通公务员唯一的区别就是直接到组织部报到,而不是人事局罢了。报到当天,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亲自欢迎、座谈,晚上,组织部长亲自陪一起来报到的10个选调生吃饭。当时心中不禁有点膨胀,觉得选调生真是被组织部当“后备干部”来对待的。后来才慢慢发现,苦日子还长着呢。
一工作就直接分到乡上,乡上的党委副书记骑个摩托来就把各个选调生直接接到对应的乡镇上去了。我要去的乡镇还算好的,离县城接近一个小时车程。后来听其他选调生说,有的选调生要去的乡镇,离县城3个小时车程。当时看车直接把我拉进大山里,好像是要搞原子弹研究似的,心中已经凉了半截。到了以后,两三百人的场镇上,矗立着一幢三层小楼,墙壁斑驳得有些离谱。然后就被告知,这幢小楼就是我的工作单位。掏出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当时刚离开繁华的大城市,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乡党委书记当天下午就把我分到了党政综合办公室。时值盛夏,当天晚上暴雨如注,旁边的河道里波涛翻滚,乡长于是马上让我通知所有乡干部回到乡政府来,驻村干部要下村查看,防止暴雨造成大损失。印象中的七月和八月,中心工作就是抗洪。而作为党政办公室干部,每个周末都要值班。最难以适应的,恐怕就是没有互联网了。物质上的艰苦可以克服,精神上的孤独却难以抵挡。有好几次,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差点写了辞职信。
最初两个月,一直是靠父母接济才度过经济难关的。干了四个月才发工资。一看,月薪1618元,也就是说一年也就2万左右。中秋、元旦之类的节日,也就发个两三百元(最近听说不能随便发津补贴,要退回去)。社会上人们传说的公务员的好待遇,与我无关。
深山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花钱,因为有钱也没处花。所以我每个月节约的话,竟可以存1300元。但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天天免费加班。一个月基本上每天都呆在小院子里,连个未婚异性都看不到。偶尔上县城开会或办事,看谁都是无比时尚、无比漂亮的帅哥美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