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下午,10岁的艾克拜尔·玉素甫在新疆自治区民政厅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坐从北京至乌鲁木齐的T69次列车抵达乌鲁木齐。这是新疆自开展接回在外省流浪儿童行动以来,接回的首名流浪儿童。
记者:王雪迎
4月22日早晨,当身在上海的兰茜打开网页时,看到的一条新闻让她感动得想哭,“新疆将接回所有在内地流浪的儿童”。
这个年轻女孩近乎“疯狂”地关注着来自家乡的这个特殊群体。她耗时两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疆籍流浪儿童,探讨了流浪儿童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救助机制;她目前在一家媒体工作,追踪“打拐”也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在网络论坛上,她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发布相关救助信息……
两天后,兰茜意外地见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
作为新疆赴19个对口支援省市调研接洽流浪儿童救助相关事项中的一组,努尔·白克力抵达上海后,接见并问候了在当地工作的新疆人,并动员大家一起帮助流浪儿童回家。
接下来的举措令兰茜惊喜万分。救助新疆籍流浪儿童已成为一场由公安部、民政部牵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公安部门配合的国家行动。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布,将建立起打击、解救、接送、教育、监管、安置等各个环节的长效机制,让新疆流浪儿童“有家可回、有学可上、有事可做、有医可就”。
在兰茜看来,她所追求的梦想正渐渐变成现实。
“我想回家!”
有这样几个民间救助流浪儿童的故事。
2010年11月17日,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杭州。
傍晚,青年阿穆在居住的小区里遇到一个维吾尔族男孩,男孩不停地来回走动,看外表似乎异常焦躁。
阿穆心中闪过一丝不安,问他:“干嘛呢?”
“等人。”
看到男孩眼中闪现的恐惧感,阿穆知道他说了谎话,凭感觉判断,这是一个“新手”,决定一探究竟。他找到附近一家清真餐厅,邀请男孩吃饭。
一阵犹豫过后,男孩终于走进餐厅。
阿穆关切的目光给予男孩很大的信任,他终于开口:“我从没干过这种事,也不愿干!”
“今天是节日,给父亲打个电话祝福一下吧。”阿穆说。
“爸爸,我想回家!”
这个14岁理着小平头的瘦弱男孩让阿穆感到心疼,由于长期关注新疆籍流浪儿童,他知道在孩子背后犯罪团伙的厉害,“决不能让犯罪分子得逞。”
解救行动就此展开,为了避免犯罪集团尾随,阿穆把男孩送到当地经营新疆餐馆的好心师傅家中,暂时躲避几天。同时,为防止犯罪团伙发现男孩走失后在火车站布下埋伏,他选择乘车先去宁波,再辗转送至乌鲁木齐。
2007年10月26日,安阳。
12岁的维吾尔族男孩玉山江看起来像个小乞丐,厚厚的污垢令他的头发笔直地竖立着,脸上是泥,站在火车站附近的电话亭外,他拨通了一个新疆号码,声泪俱下地足足讲了一个小时,却拿不出钱来给电话亭老板。
正在附近的安阳反扒联盟发起人佳泉来到现场,玉山江目光始终在躲闪,不敢正视这些大人。由于语言不通,佳泉拨通了一名维吾尔族志愿者的电话,沟通情况,并联系上了男孩在阿克苏的爸爸。
此时,遍地寻人未果的父亲已经迅速赶到阿克苏当地派出所,在电话里焦急地说,“你们帮忙照顾几天孩子,我和新疆的民警一起来安阳接孩子回家!”
玉山江被拐骗到内地的第一站就在安阳,他从别的地方千方百计逃脱犯罪团伙控制后,依然决定回安阳乘车回家,但身无分文。
“我今天就要回家!”玉山江哭着对父亲说,一刻也不愿再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