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上市前夕被华润举报 千亿梦想之争再起
1 上药上市前夕被华润举报 千亿梦想之争再起
gucci04032011-05-19 01:21:38 发表
本周一,对上海医药来说,其赴港整体上市已近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到了本周二,却因竞争对手的一纸举报,而再现波澜。
针对港媒报道,华润北药集团旗下的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华源”)公然投诉上海医药,声称上药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涉嫌虚报原料来源,以及旗下公司已遭冻结财产等三大问题,上海医药方面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华源投诉不涉及上市公司,不会影响上海医药进程。
依照H股上市计划,现已完成招股的上海医药原定将于本周五在港交所挂牌。
南都记者就此联系安徽华源,其办公室人员称不清楚公司投诉上海医药事宜,稍后会让公司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联系记者,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亦未能等到来电。
国内医药分销业界对安徽华源投诉上海医药一事看法不一:有的直斥此事为业内大笑话;而有接近涉事公司的医药商业资深分析人士,则认为,此事发生在医药商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之际,且涉及华源、华润与上海医药的历史恩怨,谁是谁非难下定论。
华源直书对方三大“罪状”
实名举报上海医药的安徽华源,其实为央企华润北药集团旗下企业,与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医股份”)一样,安徽华源同样为华润北药集团医药分销领域的核心资产。
据港媒报道,安徽华源向港交所提交的投诉信副本显示,“信件由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并盖有公司印章,收件人为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投诉内容共计三项,主要围绕安徽华源与上海新先锋及华康医药两家企业的纠纷。”
举报信指出,鉴于新先锋及华康生产的一款药品声称原料来自日本,却一直未能提供相关文件,因此“有理由怀疑这些原材料是冒充日本进口”。同时,作为该产品的经销商安徽华源还大肆爆料称该款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多次接到投诉。
安徽华源表示,因与新先锋及华康协商未果,其已经向安徽法院提出起诉,并“在上月由法院颁布法令冻结两家公司合共3956万元人民币的财产及银行户口”。
南都记者查询上海医药招股书获悉,上海新先锋为上海医药母公司上药集团全资子公司,现时由母公司委托上市公司上海医药管理,依照此前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的表述,上海新先锋将在符合条件后注入上市公司。
而华康公司同样由母公司全资拥有,上海医药已经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对华康的收购。
上药冷处理:举报不影响上市
上海医药证券事务代表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公司已经从媒体上获悉此事,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回应,此事不会影响上市进程。
上海医药董事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也明确对南都记者表示,此事上海医药正在调查中,不涉及上市公司,也不会影响上海医药这个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既定计划。
此外,上药集团方面也欲对此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其集团办公室主任孙卓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同样以前述两位上市公司工作人员的口吻做了回应,但不愿多谈其与安徽华源的历史纠纷,仅称此事将按照正常渠道进行处理。
回复该发言
本周一,对上海医药来说,其赴港整体上市已近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到了本周二,却因竞争对手的一纸举报,而再现波澜。
针对港媒报道,华润北药集团旗下的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华源”)公然投诉上海医药,声称上药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涉嫌虚报原料来源,以及旗下公司已遭冻结财产等三大问题,上海医药方面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华源投诉不涉及上市公司,不会影响上海医药进程。
依照H股上市计划,现已完成招股的上海医药原定将于本周五在港交所挂牌。
南都记者就此联系安徽华源,其办公室人员称不清楚公司投诉上海医药事宜,稍后会让公司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联系记者,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亦未能等到来电。
国内医药分销业界对安徽华源投诉上海医药一事看法不一:有的直斥此事为业内大笑话;而有接近涉事公司的医药商业资深分析人士,则认为,此事发生在医药商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之际,且涉及华源、华润与上海医药的历史恩怨,谁是谁非难下定论。
华源直书对方三大“罪状”
实名举报上海医药的安徽华源,其实为央企华润北药集团旗下企业,与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医股份”)一样,安徽华源同样为华润北药集团医药分销领域的核心资产。
据港媒报道,安徽华源向港交所提交的投诉信副本显示,“信件由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并盖有公司印章,收件人为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投诉内容共计三项,主要围绕安徽华源与上海新先锋及华康医药两家企业的纠纷。”
举报信指出,鉴于新先锋及华康生产的一款药品声称原料来自日本,却一直未能提供相关文件,因此“有理由怀疑这些原材料是冒充日本进口”。同时,作为该产品的经销商安徽华源还大肆爆料称该款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多次接到投诉。
安徽华源表示,因与新先锋及华康协商未果,其已经向安徽法院提出起诉,并“在上月由法院颁布法令冻结两家公司合共3956万元人民币的财产及银行户口”。
南都记者查询上海医药招股书获悉,上海新先锋为上海医药母公司上药集团全资子公司,现时由母公司委托上市公司上海医药管理,依照此前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的表述,上海新先锋将在符合条件后注入上市公司。
而华康公司同样由母公司全资拥有,上海医药已经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对华康的收购。
上药冷处理:举报不影响上市
上海医药证券事务代表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公司已经从媒体上获悉此事,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回应,此事不会影响上市进程。
上海医药董事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也明确对南都记者表示,此事上海医药正在调查中,不涉及上市公司,也不会影响上海医药这个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既定计划。
此外,上药集团方面也欲对此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其集团办公室主任孙卓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同样以前述两位上市公司工作人员的口吻做了回应,但不愿多谈其与安徽华源的历史纠纷,仅称此事将按照正常渠道进行处理。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上药上市前夕被华润举报 千亿梦想之争再起
gucci04032011-05-19 01:21:38 发表
一位市场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对于此事应区别来看,如安徽华源投诉的质量问题和原料来源问题发生在原上海医药总裁吴建文任内,就不会对上海医药产生大的影响,因为吴建文任内上海医药出的问题已经定案。但如举报的问题是近期的问题,那对上海医药而言将会是利空。“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事情属于前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大。”
该位人士还指出,鉴于上海医药本周五即将挂牌,其上市进程将绝对不会受影响,但股价就不好说。依照国家药监局的要求,制药企业使用第三方原料,必须注明来源,原料来源作假,明显违背药监局的要求,也不利于保证药品质量。
历史恩怨错综复杂
公开资料显示,投诉上药的安徽华源,最早为中国华源集团的医药资产,后因债务问题,华源集团破产重组后,成为重组方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
华源与上海医药的紧密关系,始于2002年,当年财大气粗的华源集团基于打造“中国医药航母”的发展规划,出资11亿元人民币,以占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成为上海医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拿下了上海医药的控股权。但也正是因为此次牵手,埋下了两大医药公司理不清的恩怨。
据当时媒体披露,2002年,华源在收购上药集团时,就因为承诺出资的资金不到位,而引起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医药集团的不满。由于资金紧张,11亿元的收购款,华润一开始只付了3亿元,而这3亿元资金还是从上海多家当地银行借贷来的。由于逾期未付尾款,华源持有的上药集团股权后被冻结。而这其实已经埋下了后来华润与上海医药相争的导火索。
2006年年初,华源集团由于过于急速投资,资金链出现紧绷,而彼时,其旗下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又爆出震惊国内的药害事件———欣弗事件。涉事药企的总经理裘祖贻,最终在各方压力以及华源总部施救资金迟迟未到位的悲惨境遇下,自缢身亡。
-->此后,华源债务问题恶化,并开启了漫长的重组之路。其接盘者华润集团,一直希望促成上海方面解冻上药集团股权,为此,曾于2007年8月拜访上海市国资委负责人,就上药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通过高院司法谈判,将上药股权解冻,并将这部分股权定向拍卖给华润集团;由华润派遣上药的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并希望进一步增持上药”的三点要求,但此要求最终未被满足。华润集团也最终败走“上海十里洋场”,错失了对上海医药集团的控股权。
千亿梦想之争再起
不过,时过境迁,一度极度失意的华润集团,在“吃下”北京医药集团后,再度变得意气风发,并与上海医药打起了“位置之战”。
2010年4月2日,华润集团高调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原本在竞争中已处下风的华润集团,因为成功与北京医药集团重组而变得相当高调。
据南都记者了解,华润与北药结缘始于华源重组,而华润与上海市谈判失败,则促成了两者的加速联盟。
华润北药集团这一巨无霸诞生后,华润北药旗下的北医股份在短短三个季度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11个省市、18个优质企业的兼并重组案。动作之迅速令国内医药分销业界侧目。
另一方面,华润北药的老对手上海医药也在加快全国药品分销网络的布局,去年12月,上海医药40亿元收购ChinaHealthSystemLtd.58%股权,并以此控股在北京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此举可谓直捣华润北药的基地。
上海医药营销副总裁李永忠此前公开表示,目前上海医药在中国医药分销领域排名第二,已占据10%-12%的市场份额,公司希望与各跨国药企的业务合作能达到其在华业务的10%-12%,未来则希望这一比例能进一步上升到20%-30%。
回复该发言
该位人士还指出,鉴于上海医药本周五即将挂牌,其上市进程将绝对不会受影响,但股价就不好说。依照国家药监局的要求,制药企业使用第三方原料,必须注明来源,原料来源作假,明显违背药监局的要求,也不利于保证药品质量。
历史恩怨错综复杂
公开资料显示,投诉上药的安徽华源,最早为中国华源集团的医药资产,后因债务问题,华源集团破产重组后,成为重组方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
华源与上海医药的紧密关系,始于2002年,当年财大气粗的华源集团基于打造“中国医药航母”的发展规划,出资11亿元人民币,以占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成为上海医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拿下了上海医药的控股权。但也正是因为此次牵手,埋下了两大医药公司理不清的恩怨。
据当时媒体披露,2002年,华源在收购上药集团时,就因为承诺出资的资金不到位,而引起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医药集团的不满。由于资金紧张,11亿元的收购款,华润一开始只付了3亿元,而这3亿元资金还是从上海多家当地银行借贷来的。由于逾期未付尾款,华源持有的上药集团股权后被冻结。而这其实已经埋下了后来华润与上海医药相争的导火索。
2006年年初,华源集团由于过于急速投资,资金链出现紧绷,而彼时,其旗下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又爆出震惊国内的药害事件———欣弗事件。涉事药企的总经理裘祖贻,最终在各方压力以及华源总部施救资金迟迟未到位的悲惨境遇下,自缢身亡。
-->此后,华源债务问题恶化,并开启了漫长的重组之路。其接盘者华润集团,一直希望促成上海方面解冻上药集团股权,为此,曾于2007年8月拜访上海市国资委负责人,就上药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通过高院司法谈判,将上药股权解冻,并将这部分股权定向拍卖给华润集团;由华润派遣上药的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并希望进一步增持上药”的三点要求,但此要求最终未被满足。华润集团也最终败走“上海十里洋场”,错失了对上海医药集团的控股权。
千亿梦想之争再起
不过,时过境迁,一度极度失意的华润集团,在“吃下”北京医药集团后,再度变得意气风发,并与上海医药打起了“位置之战”。
2010年4月2日,华润集团高调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原本在竞争中已处下风的华润集团,因为成功与北京医药集团重组而变得相当高调。
据南都记者了解,华润与北药结缘始于华源重组,而华润与上海市谈判失败,则促成了两者的加速联盟。
华润北药集团这一巨无霸诞生后,华润北药旗下的北医股份在短短三个季度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11个省市、18个优质企业的兼并重组案。动作之迅速令国内医药分销业界侧目。
另一方面,华润北药的老对手上海医药也在加快全国药品分销网络的布局,去年12月,上海医药40亿元收购ChinaHealthSystemLtd.58%股权,并以此控股在北京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此举可谓直捣华润北药的基地。
上海医药营销副总裁李永忠此前公开表示,目前上海医药在中国医药分销领域排名第二,已占据10%-12%的市场份额,公司希望与各跨国药企的业务合作能达到其在华业务的10%-12%,未来则希望这一比例能进一步上升到20%-30%。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上药上市前夕被华润举报 千亿梦想之争再起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