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占款达240143亿元,4月份当月新增外汇占款3107亿元,增幅较3月份的4000多亿元明显收窄。该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 18日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再度显示,美国正面临政策收紧及加息的两个窗口。
多数分析人士昨日认为,央行数据暗示热钱流入已开始放缓。但目前外汇占款数据仍处于高位运行,央行仍存在不小的对冲压力。而美国今年年底或2012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将吹响美元回流信号,长期来看,对于备受热钱困扰的新兴市场国家无疑将有正面作用。
热钱流入乍露放缓迹象
5月18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达3107.18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约24%。在一季度,单月外汇占款新增规模曾出现较大波动,4月外汇占款规模低于此前预期。作为央行为对冲外来流入的资金而增加的人民币货币供应,外汇占款是目前我国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
对此,分析人士昨日认为,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规模下降意味着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放缓。“4月份人民币升值加快,外汇占款低于预期,可能是受到日本地震、欧洲央行加息以及美联储QE2政策退出更加明朗等因素的影响,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速度在减弱,而中国也包含在内。”有银行交易员表示。
但单月的数据并不意味着外汇占款压力将会减轻。 “一些人可能对新增外汇占款月比下降感兴趣,但这种小的波动是这类变量的天性。”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昨日则表示,若一定要给出解释的话,可能是由于第一季度贸易逆差致使4月外资流入下降。
相对于短时的波动,陆挺认为,应高度关注新增外汇占款数据,因为本质上讲它相当于新增基础货币供应量。外汇占款自2010年6月的1170亿元猛升至近期的3000至5000亿元。自2010年6月以来,央行通过外汇购买向银行系统注入了总计达3.4万亿元的现金;同期存准率上调8次(累计400个基点)冻结流动性2.8万亿元,相当于80%的外汇占款被冲销。陆挺表示,“尽管市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16%的增速相当的合理,年内不会有任何的收紧或放松。对于加息,我们预期未来几年中国存在通胀黏稠性,预计有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均衡通胀将在4.0%左右。”陆挺表示,当前1年期存款利率为3.25%, 央行料将逐步提高这一利率至4%以解决实际利率为负的问题,但目前仅预计年内会加息一次(二次的概率较小)。
美联储释放收紧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18日公布的于4月26、27日两天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会讨论了政策紧缩。根据纪要,几乎所有成员都支持先行停止抵押支持证券的再投资,下一步将是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然后出售资产。
自2010年6月以来,退出策略在联储会议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注和具体的讨论。自上次4月份FOMC会议以来,原油价格出现下跌,金融市场通胀预期也得到缓和,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都为联储实施退出策略减轻了压力。
在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看来,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备受热钱困扰的新兴市场而言,无疑有正面作用。“美国这方面的退出无疑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是较为健康的。因为过去太多的资金留在亚洲地区,如果这些资金可以慢慢地回流,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不会面对太多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