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尼奥(Neo)面前的是一粒红药丸和一粒蓝药丸。想象你是 Neo,吞下那粒红药丸,你会看到什么?
一个赤裸裸的数字世界。它未必是那个一切由意念而生的雪白房间,但你身上会有原本看不见的数据接口,你所有的个人信息都由它们通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终端。
和《黑客帝国》那个噼啪闪烁着电光、机器章鱼乱窜的暗黑世界不一样的是,我们或许能在终端看见一个叫Color的插口,一个叫Foursquare的插口,一个叫Zynga的插口,或者是Amazon以及Google─你的一举一动都随时随地被记录下来,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这个“真实”世界里。这就是你的生活。
泡沫?
Color,一个照片分享软件,当你打开你的iPhone摄像头,它开始搜集包括噪音水平、蓝牙识别、光线信号甚至时间和你手机对准的方向在内的一切数据,并据此判断谁和你同时出现在方圆30米内,你们会自动形成一个群组并自动共享此前上传到Color平台的所有图片,当然,还可以聊天。
你可能更熟悉Instagram和Foursquare,前者同为照片分享软件,你通过十几种内置的滤镜实时处理并上传你随手拍下来的各种东西,你还能“follow”别人,订阅并评论他们的照片─鉴于有200万用户,这是一个移动平台上的Flickr。后者再定义了“签到”这个词:你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向朋友们宣告你在哪儿,在做什么。不管你对这种行为持何看法,全球有700万人就这样被记录下行踪。
这些都是迄今为止最为火爆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现在Foursquare即将迎来第三轮融资,2000万至4000万美元; 2011年3月,Color在产品还没上线的时候,仅仅凭借一个“弹性社交网络”概念便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多家风投的4100万美元投资─这也是今年“科技泡沫”最重要的一个标志。
面对类似 Color这样的新新事物,所有风投都会担心自己被落下,尤其是在新应用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的2011年。争相砸钱的风投让硅谷的融资路径看起来空前顺畅,虽然被投资的对象连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都没有。
自上线以来,Instagram还没找到一个“简单且不破坏用户体验”的盈利模式。他们曾经考虑过标签功能,即联合品牌做展示广告。比如百事可乐旗下的Brisk Iced Tea让Instagram用户上传带有“#Brisk Iced Tea”标签的照片,中选的将被印在限量版产品的外包装上。更多的应用开发商则直接承认自己没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比如目前拥有2500万用户的信息共享应用Bump,创始人戴维·利布(David Lieb)表示今年年初拿到的1600万美元将用来扩大员工规模。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这些炫酷应用都依附在那个更大的疑似泡沫─Facebook上,它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850亿美元。这个继搜索之后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产品:拥有最佳设计界面及对各种应用开发者开放的API体系,最重要的是:它在6亿全球用户的前提下实时接收各种用户自主提交的数据,由于信息不能被搜索引擎抓取,Facebook被认为已经构建出来一个谷歌无法触及的封闭网络。
再加上Facebook建立在数据分析上的各种广告系统:比如任何人通过填写一张表格就能随便定义自己想触及的人群,“俄亥俄州25岁至30岁有小孩但是没有数码照相机的女性”,或者,把用户刚刚更新的“街角的星巴克真是难喝”变成一条显示广告,Facebook在广告这件事上似乎比谷歌苍白的关键词广告有效得多。“Facebook能否打败谷歌”─这一度是2011年年初硅谷最热门的话题。
回复该发言
社交网络:挖掘数据的价值
2 回复:社交网络:挖掘数据的价值
asd90991392011-05-20 23:39:37 发表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一个月前,《彭博商业周刊》报道了一个叫Jeff Hammerbacher的数学天才,2006年,他从哈佛毕业一年后加入还处于婴儿发展期的Facebook,马克·扎克伯格给了他一个很棒的头衔:Research Scientist(研究科学家),职责是研究人们通常如何使用社交网络,更具体地说,找出Facebook为什么在一些学校成功而另一些则行不通的原因。Facebook借此搜集数据并奠定整个公司业务的基石─精准广告。
但在Facebook待了两年之后,Hammerbacher开始怀疑人生:“我们这一代最聪明的人竟然都在这里思考着怎样让人们去大量地点击广告,真衰。”于是2008年,他从Facebook辞职了。
数学家
泡沫当然有可能存在,但如果换个角度,技术创新浪潮与泡沫几乎同时产生。我们大可以淡定一点,即便是被《彭博商业周刊》预言为“这次什么都不会剩下”的泡沫,也还是能看出不那么悲观的地方:目前硅谷最受欢迎的人,还没蠢到是营销天才的地步,当然也不是工程师,而是数学家。
让我们来看看Zynga,这是一个同样被关注的公司,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它的估值激增了81%,达到了80亿美元。对玩家来说,Zynga是寄生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或iPhone 等智能手机上的游戏平台,它的小游戏如FarmVille或者Mafia Wars极易上手,强调与朋友的合作。Zynga比其他社交游戏公司更为厉害的一点是:它总是知道如何埋下一个个小钩子,让用户不断回来重温游戏,比如定时奖励、任务型的激励措施以及在与朋友的交往之中积累虚拟财富。
《彭博商业周刊》披露,这个社交游戏巨头大约每天要收集600亿个数据点,包括人们一般玩多久游戏,什么时候玩,喜欢购买什么游戏物品等等。该公司的数学极客们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哪些人喜欢逛自己朋友的农场和城市(Zynga开发的游戏),人们都喜欢买哪些虚拟物品以及他们给自己的朋友赠送虚拟物品的频率等。然后他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发现:经常收到朋友虚拟礼物的人会更喜欢玩游戏,收不到或不那么经常收到的则不太喜欢玩游戏。Zynga的数据分析部门副总裁Ken Rudin表示:根据这个发现,一群数学极客们又想出了解决办法─那些不那么经常收到礼物的玩家我们会让他们更加容易的找到建城(Zynga游戏)的工具,这样他们就不会过于依靠他人的礼物了。但是,如果Zynga每天分析600亿次只是为了广告,事情未免有点太离谱了。聪明的头脑不值得为“怎么才能让更多人掏信用卡”这件事绞尽脑汁,同样,600亿次运算更不值得。
广告是这些数据最容易实现的价值,如果你再往前推一步,思考一下获得广告精准投放的那些数据还意味着什么,你就会理解Zynga的意图:分析用户行为,揣摩用户心理,然后适时为每个独特行为习惯的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它知道如何粘住你。
Zynga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做到每一个更新内容设计三个不同的版本,从后台同时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在一个小时之内把数据统计结果发回来并分析用户使用比例和频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像Zynga这样的公司可能比你自己还清楚地知道你的潜意识决策,通过数据分析。
感觉到哪里不一样了吗?它们都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记录你的行为特点,判断你的行为可能。
SoLoMo
回复该发言
但在Facebook待了两年之后,Hammerbacher开始怀疑人生:“我们这一代最聪明的人竟然都在这里思考着怎样让人们去大量地点击广告,真衰。”于是2008年,他从Facebook辞职了。
数学家
泡沫当然有可能存在,但如果换个角度,技术创新浪潮与泡沫几乎同时产生。我们大可以淡定一点,即便是被《彭博商业周刊》预言为“这次什么都不会剩下”的泡沫,也还是能看出不那么悲观的地方:目前硅谷最受欢迎的人,还没蠢到是营销天才的地步,当然也不是工程师,而是数学家。
让我们来看看Zynga,这是一个同样被关注的公司,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它的估值激增了81%,达到了80亿美元。对玩家来说,Zynga是寄生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或iPhone 等智能手机上的游戏平台,它的小游戏如FarmVille或者Mafia Wars极易上手,强调与朋友的合作。Zynga比其他社交游戏公司更为厉害的一点是:它总是知道如何埋下一个个小钩子,让用户不断回来重温游戏,比如定时奖励、任务型的激励措施以及在与朋友的交往之中积累虚拟财富。
《彭博商业周刊》披露,这个社交游戏巨头大约每天要收集600亿个数据点,包括人们一般玩多久游戏,什么时候玩,喜欢购买什么游戏物品等等。该公司的数学极客们用这些数据来分析哪些人喜欢逛自己朋友的农场和城市(Zynga开发的游戏),人们都喜欢买哪些虚拟物品以及他们给自己的朋友赠送虚拟物品的频率等。然后他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发现:经常收到朋友虚拟礼物的人会更喜欢玩游戏,收不到或不那么经常收到的则不太喜欢玩游戏。Zynga的数据分析部门副总裁Ken Rudin表示:根据这个发现,一群数学极客们又想出了解决办法─那些不那么经常收到礼物的玩家我们会让他们更加容易的找到建城(Zynga游戏)的工具,这样他们就不会过于依靠他人的礼物了。但是,如果Zynga每天分析600亿次只是为了广告,事情未免有点太离谱了。聪明的头脑不值得为“怎么才能让更多人掏信用卡”这件事绞尽脑汁,同样,600亿次运算更不值得。
广告是这些数据最容易实现的价值,如果你再往前推一步,思考一下获得广告精准投放的那些数据还意味着什么,你就会理解Zynga的意图:分析用户行为,揣摩用户心理,然后适时为每个独特行为习惯的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它知道如何粘住你。
Zynga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做到每一个更新内容设计三个不同的版本,从后台同时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在一个小时之内把数据统计结果发回来并分析用户使用比例和频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像Zynga这样的公司可能比你自己还清楚地知道你的潜意识决策,通过数据分析。
感觉到哪里不一样了吗?它们都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记录你的行为特点,判断你的行为可能。
SoLoMo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社交网络:挖掘数据的价值
asd90991392011-05-20 23:39:37 发表
这些只是今年喧嚣的互联网世界里的一部分而已。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Doerr)在今年2月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个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 ,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杜尔说。理解这三个关键词并不难。从Color到Facebook这样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则代表着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为基础的各种定位和签到,它是Foursquare或者“街旁”,也包括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和Facebook Places;“Mo”则是拜苹果和谷歌Andriod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
另一个风投、联合广场创业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合伙人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则提出了SoMoCloGlo。除了So和Mo与约翰·杜尔一致以外,还提出了云端内容服务(Clo,Cloud)和全球化(Glo,Global),前者最好的例子是Netflix (北美线上DVD 出租服务),后者则不用多说,Skype、Twitter、Google这些互联网公司,80% 以上的用户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
这些拗口的时髦概念,SoLoMo和SoMoCloGlo,你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的界限不会那么清晰,像Color这样的应用可以涵盖所有元素。
试着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去思考它─Lo这个针对地理位置提供的服务显然说的是“我在哪里”;So表示的社交,其实说的是“我们是谁”,如果你考虑到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以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方式寻求同类和安全感,理解社交乃至社会的重要性就很简单; Mo,你当然可以说它代表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但试着从“丢了手机的那些数据你就什么都不是”的角度思考一下,其实它更多代表了identity─你的身份,或者更直白的,“我是谁”─真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Data Value
这里没有太多的隐喻。但这些足够说明数据的重要价值了,这也是这么多人为之兴奋的原因。那些此起彼伏的SNS应用并不仅仅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它们在解决你的存在感问题。你的存在感?对的,是存在感。
“我们是一家数据挖掘公司,而非照片分享网站。”Color的创始人Bill Nguye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在创业之初就打定主意要好好利用智能手机上那些传感器所搜集到的数据,并且拉来了DJ Patil来开发一整套算法技术。在此之前,Patil是一名理论数学家,通过数据挖掘来从事对天气变化、沙丁鱼数量减少,沙丘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研究。他在算法方面的研究使得他一度是社交网站LinkedIn的首席科学家。
Color一开始推出一个能抓取照片、视频和文字的应用只是偶然。但Bill Nguyen相信当人们打开摄像头的那一刻,那会是它们的大机会,它们不会放过手机上任何一个传感器能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计算,能识别出你和哪些人在同一个区域。通过这样的数据积累,Color试图计算出你和他人的亲疏远近,就像在现实生活中那个与你总在不同场合出现的人必定是你的熟人一样。因此Color无需用户手动添加好友,也不像其它程序那样需要导入联系人信息。
回复该发言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 ,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杜尔说。理解这三个关键词并不难。从Color到Facebook这样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则代表着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为基础的各种定位和签到,它是Foursquare或者“街旁”,也包括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和Facebook Places;“Mo”则是拜苹果和谷歌Andriod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
另一个风投、联合广场创业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合伙人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则提出了SoMoCloGlo。除了So和Mo与约翰·杜尔一致以外,还提出了云端内容服务(Clo,Cloud)和全球化(Glo,Global),前者最好的例子是Netflix (北美线上DVD 出租服务),后者则不用多说,Skype、Twitter、Google这些互联网公司,80% 以上的用户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
这些拗口的时髦概念,SoLoMo和SoMoCloGlo,你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的界限不会那么清晰,像Color这样的应用可以涵盖所有元素。
试着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去思考它─Lo这个针对地理位置提供的服务显然说的是“我在哪里”;So表示的社交,其实说的是“我们是谁”,如果你考虑到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以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方式寻求同类和安全感,理解社交乃至社会的重要性就很简单; Mo,你当然可以说它代表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但试着从“丢了手机的那些数据你就什么都不是”的角度思考一下,其实它更多代表了identity─你的身份,或者更直白的,“我是谁”─真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Data Value
这里没有太多的隐喻。但这些足够说明数据的重要价值了,这也是这么多人为之兴奋的原因。那些此起彼伏的SNS应用并不仅仅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它们在解决你的存在感问题。你的存在感?对的,是存在感。
“我们是一家数据挖掘公司,而非照片分享网站。”Color的创始人Bill Nguye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在创业之初就打定主意要好好利用智能手机上那些传感器所搜集到的数据,并且拉来了DJ Patil来开发一整套算法技术。在此之前,Patil是一名理论数学家,通过数据挖掘来从事对天气变化、沙丁鱼数量减少,沙丘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研究。他在算法方面的研究使得他一度是社交网站LinkedIn的首席科学家。
Color一开始推出一个能抓取照片、视频和文字的应用只是偶然。但Bill Nguyen相信当人们打开摄像头的那一刻,那会是它们的大机会,它们不会放过手机上任何一个传感器能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计算,能识别出你和哪些人在同一个区域。通过这样的数据积累,Color试图计算出你和他人的亲疏远近,就像在现实生活中那个与你总在不同场合出现的人必定是你的熟人一样。因此Color无需用户手动添加好友,也不像其它程序那样需要导入联系人信息。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社交网络:挖掘数据的价值
asd90991392011-05-20 23:39:37 发表
这就是那个真实世界─我们说的存在感。Color在替你总结你的偶遇和你的熟人,Foursquare在记录你的行踪,Instagram在记录你行走时的所见。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通过Viddy拍下一整段的视频并分享给你的朋友,然后所有这一切汇集到Facebook上被热烈讨论。这些都倒映成千变万化的数据─你有没有怀疑过,你所处的世界可能不是如你所见的那样?
2011年2月,Instagram向开发者开放API,许许多多基于Instagram的子SNS涌现出来,例如时装照片分享服务Fancy、美食照片分享服务Foodspotting和iPhone电子日记应用Momento。这意味着,Instagram所搜集的大量信息可以为其它公司所用,它们各取所需,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过,你现在看到的这些只是移动互联网里的小玩意,它表现出来的数据价值,可能还真比不上马克·扎克伯格看重的广告价值,当然更比不上Zynga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价值。但你不能忽略的是,那些每天发生600亿次的数据抓取,以及这些基于一个既有SNS平台的衍生应用获得的数据,其实只是规模区别而已─他们本质上都是对用户行为的解析,并同样存在于那个庞大的“Clo”中,被涵盖在“Glo”的范围里。
这个时候你一定知道为什么最受欢迎的是数学家了。《彭博商业周刊》里提到的那个小伙子,Jeff Hammerbacher,他又与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名叫Cloudera的公司,从事数据分析软件的开发。他发现所有的公司和机构都面临着他当初为之服务的消费网络公司所面临的相同问题—怎样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生物公司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DNA测序数据,能源公司也能得到大量的地震波数据等。Hammerbacher和Cloudera公司找到了方向:帮助客户将大量的数据打散成相对容易消化并能分布在廉价计算机上的数据块,通过这种模式顾客就能迅速的提出问题并获得答案了。
理论上他的工作与在Facebook时并无不同,只是当时他要面对的是一群朋友“最喜欢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一次的问题可能是“那些癌症病人都有哪些相同的基因”。
跟Hammerbacher一样,Singha和他的同事正在分析从8.5091万次临床试验和6.9795万次临床事件中挖掘来的各种数据,他是惠普赞助2500万美元给斯坦福大学的Lucile Packard儿童医院(LPCH)这一项目中从事数据挖掘工作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数据包括从收缩压、肝功能测试、镇痛药物的使用、服用药物的剂量到神职人员的探视。这些数据能用于建立一个对每个正在被治疗儿童都进行快速反应的模型:“这套系统使用了大量的复杂分析,当系统获得新的数据,就能基于模型给医生和护士一些预测性的提示,这样他们能立刻注意到问题所在。”
根据LPCH的报告,在使用了这套系统之后,“在开始的19个月内拯救了33名病人的生命”。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在各种庞大的database里,除了“骗人”点击广告,除了研究如何让玩家患上网络游戏依赖综合症,还有积极的那一面,比如Hammerbacher和Singha正做的。类似解读其实可以延伸到各种方面:英特尔曾经通过记录行为在人脑里反映的相应变化宣布自己了解“读心术”这回事; 前一段出尽风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问答节目里击败最聪明的人类的IBM机器人Waston; 以及,5月12日,谷歌在谷歌I/O2011开发者大会上与福特联手宣布的概念产品“云汽车”,它通过收集驾驶者的信息、云计算和谷歌Prediction API应用程序可以让未来的汽车主动为驾驶者提供行驶建议,甚至优
回复该发言
2011年2月,Instagram向开发者开放API,许许多多基于Instagram的子SNS涌现出来,例如时装照片分享服务Fancy、美食照片分享服务Foodspotting和iPhone电子日记应用Momento。这意味着,Instagram所搜集的大量信息可以为其它公司所用,它们各取所需,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过,你现在看到的这些只是移动互联网里的小玩意,它表现出来的数据价值,可能还真比不上马克·扎克伯格看重的广告价值,当然更比不上Zynga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价值。但你不能忽略的是,那些每天发生600亿次的数据抓取,以及这些基于一个既有SNS平台的衍生应用获得的数据,其实只是规模区别而已─他们本质上都是对用户行为的解析,并同样存在于那个庞大的“Clo”中,被涵盖在“Glo”的范围里。
这个时候你一定知道为什么最受欢迎的是数学家了。《彭博商业周刊》里提到的那个小伙子,Jeff Hammerbacher,他又与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名叫Cloudera的公司,从事数据分析软件的开发。他发现所有的公司和机构都面临着他当初为之服务的消费网络公司所面临的相同问题—怎样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生物公司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DNA测序数据,能源公司也能得到大量的地震波数据等。Hammerbacher和Cloudera公司找到了方向:帮助客户将大量的数据打散成相对容易消化并能分布在廉价计算机上的数据块,通过这种模式顾客就能迅速的提出问题并获得答案了。
理论上他的工作与在Facebook时并无不同,只是当时他要面对的是一群朋友“最喜欢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一次的问题可能是“那些癌症病人都有哪些相同的基因”。
跟Hammerbacher一样,Singha和他的同事正在分析从8.5091万次临床试验和6.9795万次临床事件中挖掘来的各种数据,他是惠普赞助2500万美元给斯坦福大学的Lucile Packard儿童医院(LPCH)这一项目中从事数据挖掘工作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数据包括从收缩压、肝功能测试、镇痛药物的使用、服用药物的剂量到神职人员的探视。这些数据能用于建立一个对每个正在被治疗儿童都进行快速反应的模型:“这套系统使用了大量的复杂分析,当系统获得新的数据,就能基于模型给医生和护士一些预测性的提示,这样他们能立刻注意到问题所在。”
根据LPCH的报告,在使用了这套系统之后,“在开始的19个月内拯救了33名病人的生命”。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在各种庞大的database里,除了“骗人”点击广告,除了研究如何让玩家患上网络游戏依赖综合症,还有积极的那一面,比如Hammerbacher和Singha正做的。类似解读其实可以延伸到各种方面:英特尔曾经通过记录行为在人脑里反映的相应变化宣布自己了解“读心术”这回事; 前一段出尽风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问答节目里击败最聪明的人类的IBM机器人Waston; 以及,5月12日,谷歌在谷歌I/O2011开发者大会上与福特联手宣布的概念产品“云汽车”,它通过收集驾驶者的信息、云计算和谷歌Prediction API应用程序可以让未来的汽车主动为驾驶者提供行驶建议,甚至优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社交网络:挖掘数据的价值
asd90991392011-05-20 23:39:37 发表
化燃油效率。
当然还有不那么复杂的。一个叫Waze的应用可以利用用户手机的GPS功能记录他们的行驶路线。当这些路线的数据足够多时,城市的地图因此被绘制出来。用户可以实时分享交通状况,也能通过别人提供的数据得知路况。
所有这些都是对大量人类行为的数据占有,而这些小儿科的应用,只是开始。
墨菲斯告诉 Neo,如果他吃了那粒红药丸,就会看到Matrix,那个真实的世界。现在,Facebook、Color、Twitter等等,正在红药丸的背后营造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database─在将来,它就是那个巨大的Matrix。
16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说:“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他想象未来世界的基本构成将会从原子变成比特,多点触控和语音识别会是主流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互动、娱乐与资讯终将合为一体。他把这些命名为《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经过16年的发展,随时在线、带宽和手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已经一一实现─遥远的信息革命终于不只是预言而已,“数字化”成为一种更“现实”的存在。它正在构建你的存在感。
那些野心勃勃的公司,那些肯为一个idea就付出4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商,它们只是赌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选择投资的公司更懂得SoLoMo,更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你们是谁。
一个爆炸性的概念
2011年2月,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个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 ,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杜尔说。
不到三个月,SoLoMo概念已经风靡全球。你几乎找不到哪一个与互联网、创业有关的论坛不提及这个词。
回复该发言
当然还有不那么复杂的。一个叫Waze的应用可以利用用户手机的GPS功能记录他们的行驶路线。当这些路线的数据足够多时,城市的地图因此被绘制出来。用户可以实时分享交通状况,也能通过别人提供的数据得知路况。
所有这些都是对大量人类行为的数据占有,而这些小儿科的应用,只是开始。
墨菲斯告诉 Neo,如果他吃了那粒红药丸,就会看到Matrix,那个真实的世界。现在,Facebook、Color、Twitter等等,正在红药丸的背后营造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database─在将来,它就是那个巨大的Matrix。
16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说:“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他想象未来世界的基本构成将会从原子变成比特,多点触控和语音识别会是主流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互动、娱乐与资讯终将合为一体。他把这些命名为《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经过16年的发展,随时在线、带宽和手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已经一一实现─遥远的信息革命终于不只是预言而已,“数字化”成为一种更“现实”的存在。它正在构建你的存在感。
那些野心勃勃的公司,那些肯为一个idea就付出4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商,它们只是赌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选择投资的公司更懂得SoLoMo,更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你们是谁。
一个爆炸性的概念
2011年2月,著名风投、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个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 ,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杜尔说。
不到三个月,SoLoMo概念已经风靡全球。你几乎找不到哪一个与互联网、创业有关的论坛不提及这个词。
回复该发言
共有5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