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国际救援队大本营:和死神赛跑的人
1 探访中国国际救援队大本营:和死神赛跑的人
两条死鱼2011-05-21 16:21:52 发表
4月的北京还带着丝丝凉意,游泳馆里的暖气开得很足,一走进去就闷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十来个小伙子们正在水里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中文说得有点生硬的日本教官站在岸上指导比划着,“手,手再高一点!”
乍一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堂游泳课,“我们今天学的是怎样在急流中救援。”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卢杰介绍道。他们湿淋淋地拖着道具爬上来,接着又跳入水中,“救”起下一个道具。
这是位于北京城郊凤凰岭公园的中国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包括卢杰在内的救援教官们,正在和几名来自日本的救援专家切磋、交流水中救援。尽管在场的个个都是游泳的好手,但在水中救人和拥有好水性并不是一回事。类似这样的救援交流课每年都有,时长一两个月,国外的救援专家亲临训练基地,中国救援教官获得更多经验后,再给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普通队员授课。
训练基地大门口,是一个模拟的地震现场:倾斜倒塌的房屋,被砸坏的车,成片废墟,被压住的模具尸体。一个民间救援队正在其中奋力地翻爬,等待着“国字号”队伍对他们进行一些专业培训。
这是中国第一座专业化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包括卢杰在内,训练基地共有近20名救援教官。他们主要负责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进行救援、应急管理、紧急搜救、医疗救助等专业训练,同时也以领队的身份参与救援行动。
4月27日这一天,中国国际救援队已正式成立十年整。过去数年,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青海玉树、云南盈江地震,从印尼海啸到海地、新西兰、日本地震,哪里有地震,哪里就有这支队伍的身影。他们总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救生命。
“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在和死神决斗,你就是在生与死的那个界限处。”参与新西兰地震救援的训练基地教官步兵告诉记者。
2009年,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成为亚洲第2支、世界第12支重型救援队。
一上飞机就睡觉
胡杰刚从日本回来,他是这次前往日本地震的15名救援队员之一,也是训练基地唯一参与日本救援的教官。胡杰的特长是在现场搜索定位幸存者,因此面对日本复杂的情况,他成为主力队员前往。
胡杰出发的时候,其他队员大部分刚好从新西兰地震救援归来,他们就在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擦身而过。1982年出生的胡杰是湖北荆州人,他年少入伍,如今看起来像个大男孩的他已经是救援队的骨干力量之一。
2001年,19岁的士兵胡杰加入了成立不久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此时,1998年入伍的卢杰也因各方面能力出色而被选中,成为其中一员。
一进去,胡杰就知道了自己身处的环境特殊,这不是他之前所呆过的军队,每个招进来的队员不仅要测试体能,还要测试心理素质。
“最基础的是体能素质要好,第二是要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有全面的专业常识和技能,这些是救援队员最基本的要求。”卢杰介绍道。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骨干队员,卢杰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救援,营救出很多幸存者。2006年服役期限届满的卢杰退伍,此后被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录用,成为训练基地的第一批专业教官。
回复该发言
4月的北京还带着丝丝凉意,游泳馆里的暖气开得很足,一走进去就闷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十来个小伙子们正在水里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中文说得有点生硬的日本教官站在岸上指导比划着,“手,手再高一点!”
乍一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堂游泳课,“我们今天学的是怎样在急流中救援。”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卢杰介绍道。他们湿淋淋地拖着道具爬上来,接着又跳入水中,“救”起下一个道具。
这是位于北京城郊凤凰岭公园的中国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包括卢杰在内的救援教官们,正在和几名来自日本的救援专家切磋、交流水中救援。尽管在场的个个都是游泳的好手,但在水中救人和拥有好水性并不是一回事。类似这样的救援交流课每年都有,时长一两个月,国外的救援专家亲临训练基地,中国救援教官获得更多经验后,再给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普通队员授课。
训练基地大门口,是一个模拟的地震现场:倾斜倒塌的房屋,被砸坏的车,成片废墟,被压住的模具尸体。一个民间救援队正在其中奋力地翻爬,等待着“国字号”队伍对他们进行一些专业培训。
这是中国第一座专业化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包括卢杰在内,训练基地共有近20名救援教官。他们主要负责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进行救援、应急管理、紧急搜救、医疗救助等专业训练,同时也以领队的身份参与救援行动。
4月27日这一天,中国国际救援队已正式成立十年整。过去数年,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青海玉树、云南盈江地震,从印尼海啸到海地、新西兰、日本地震,哪里有地震,哪里就有这支队伍的身影。他们总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救生命。
“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在和死神决斗,你就是在生与死的那个界限处。”参与新西兰地震救援的训练基地教官步兵告诉记者。
2009年,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成为亚洲第2支、世界第12支重型救援队。
一上飞机就睡觉
胡杰刚从日本回来,他是这次前往日本地震的15名救援队员之一,也是训练基地唯一参与日本救援的教官。胡杰的特长是在现场搜索定位幸存者,因此面对日本复杂的情况,他成为主力队员前往。
胡杰出发的时候,其他队员大部分刚好从新西兰地震救援归来,他们就在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擦身而过。1982年出生的胡杰是湖北荆州人,他年少入伍,如今看起来像个大男孩的他已经是救援队的骨干力量之一。
2001年,19岁的士兵胡杰加入了成立不久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此时,1998年入伍的卢杰也因各方面能力出色而被选中,成为其中一员。
一进去,胡杰就知道了自己身处的环境特殊,这不是他之前所呆过的军队,每个招进来的队员不仅要测试体能,还要测试心理素质。
“最基础的是体能素质要好,第二是要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有全面的专业常识和技能,这些是救援队员最基本的要求。”卢杰介绍道。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骨干队员,卢杰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救援,营救出很多幸存者。2006年服役期限届满的卢杰退伍,此后被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录用,成为训练基地的第一批专业教官。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探访中国国际救援队大本营:和死神赛跑的人
两条死鱼2011-05-21 16:21:52 发表
卢杰、胡杰和王念法都是救援队的第一批成员,其中,卢杰年纪最大,王念法比胡杰大三岁。大家像兄弟般一起训练,互相照顾。他们还记得,当时救援队里请来医疗、救援等各个方面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装备也不如现在这么齐备,救援知识远远不够成熟,他们常常被送到国外进行相关的培训,向世界上最顶尖的救援队学习,看到新的装备了,就一点点地去添置。
通过各种各样的素质考核后,他们除了需要像特种兵一样高强度的训练,还要学习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比如说装备,长途拉练训练、心理训练,还有就是地震结构、医疗方面的常识等等。”
他们的训练课程中甚至有一门,是专门去武警总院太平间搬尸体,或者晚上把扑克牌放在墓地的某处,让队员摸黑去找,用对讲机来监控。这些奇怪的手段,都是为了锻炼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要培养一名救援队员,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但也只能学会基本的技能,能去救灾现场承担一定的工作,并不是十分专业。”卢杰说,真正合格的救援队员都是要从真正的救援中成长起来的。
“就像在军队里的战士,每天训练枪法,练成百发百中的狙击手,枪法很准,但不让他上战场,就没有了任何价值。”胡杰说,从入伍的第一天起,他就渴望真正的“出征”。
2003年,救援队终于接到了成立两年来的第一个境外任务,去阿尔及利亚的地震灾区救援。卢杰和王念法都被选中了,去之前,王念法自认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了现场,王念法突然觉得武警总院太平间搬尸体实在是件轻松容易的事,“现场的情况完全不是那样,尸体高度腐烂的味道是很反胃的。”
而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则是胡杰的第一次出征。出发的前夜,他一晚上没合眼。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激动。对胡杰来说,三年来比特种兵还艰苦的训练,他练就的一身本领,总算找到了机会施展。
但他还没救到人,就已经被上了一课。“几乎每一个救援队的队员,在进行第一次国际救援时,都会很兴奋。因为这是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救援,很多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跃跃欲试就想去救人。但实际上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灾区,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休息时间都被浪费掉了,等你真正要去救援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很累了。”卢杰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队员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不是想象的那样。后来他们都有了经验,“一上飞机就睡觉,不到现场,没有需要就不睁开眼睛。一到现场立马头脑清醒,展开判断和救援工作。”
一打电话,就放不下了
29岁的步兵戴着一副眼镜,在一熘视力至少在1.5以上的人群中,显得有点突兀。他是北京人,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在读博士生,还有一年就将毕业。他是培训中心里唯一一个戴眼镜的教官,也理所当然是学历最高的那个。
两年前,步兵硕士毕业,面临就业问题。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是个好专业,毕业生不愁没人要,步兵的同学们要不是去国土资源部之类的国家单位,要不就是进企业,像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大型国企,轻松钱又多。偏偏步兵跑到了地震局,非要去救援队工作,他的同学都有些不理解,“那里都是受过训练的军人,又苦又危险,你去能做什么?”
“我体能其实很好,以前老跑野外玩,攀岩啊爬山什么的。那种一边欣赏大自然又与之抗衡的感觉挺好的。”步兵的父母都是搞航天的,但他对航天兴趣并不大,他小时候的愿望是当一名外科医生。“我觉在医生救活一个人的时候,家属的那种感谢的眼神,是特别美好的。”
回复该发言
通过各种各样的素质考核后,他们除了需要像特种兵一样高强度的训练,还要学习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比如说装备,长途拉练训练、心理训练,还有就是地震结构、医疗方面的常识等等。”
他们的训练课程中甚至有一门,是专门去武警总院太平间搬尸体,或者晚上把扑克牌放在墓地的某处,让队员摸黑去找,用对讲机来监控。这些奇怪的手段,都是为了锻炼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要培养一名救援队员,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但也只能学会基本的技能,能去救灾现场承担一定的工作,并不是十分专业。”卢杰说,真正合格的救援队员都是要从真正的救援中成长起来的。
“就像在军队里的战士,每天训练枪法,练成百发百中的狙击手,枪法很准,但不让他上战场,就没有了任何价值。”胡杰说,从入伍的第一天起,他就渴望真正的“出征”。
2003年,救援队终于接到了成立两年来的第一个境外任务,去阿尔及利亚的地震灾区救援。卢杰和王念法都被选中了,去之前,王念法自认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了现场,王念法突然觉得武警总院太平间搬尸体实在是件轻松容易的事,“现场的情况完全不是那样,尸体高度腐烂的味道是很反胃的。”
而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则是胡杰的第一次出征。出发的前夜,他一晚上没合眼。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激动。对胡杰来说,三年来比特种兵还艰苦的训练,他练就的一身本领,总算找到了机会施展。
但他还没救到人,就已经被上了一课。“几乎每一个救援队的队员,在进行第一次国际救援时,都会很兴奋。因为这是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救援,很多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跃跃欲试就想去救人。但实际上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灾区,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休息时间都被浪费掉了,等你真正要去救援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很累了。”卢杰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队员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不是想象的那样。后来他们都有了经验,“一上飞机就睡觉,不到现场,没有需要就不睁开眼睛。一到现场立马头脑清醒,展开判断和救援工作。”
一打电话,就放不下了
29岁的步兵戴着一副眼镜,在一熘视力至少在1.5以上的人群中,显得有点突兀。他是北京人,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在读博士生,还有一年就将毕业。他是培训中心里唯一一个戴眼镜的教官,也理所当然是学历最高的那个。
两年前,步兵硕士毕业,面临就业问题。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是个好专业,毕业生不愁没人要,步兵的同学们要不是去国土资源部之类的国家单位,要不就是进企业,像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大型国企,轻松钱又多。偏偏步兵跑到了地震局,非要去救援队工作,他的同学都有些不理解,“那里都是受过训练的军人,又苦又危险,你去能做什么?”
“我体能其实很好,以前老跑野外玩,攀岩啊爬山什么的。那种一边欣赏大自然又与之抗衡的感觉挺好的。”步兵的父母都是搞航天的,但他对航天兴趣并不大,他小时候的愿望是当一名外科医生。“我觉在医生救活一个人的时候,家属的那种感谢的眼神,是特别美好的。”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探访中国国际救援队大本营:和死神赛跑的人
两条死鱼2011-05-21 16:21:52 发表
也许是父母为他取“步兵”这个名字时,已经预测了他的未来。后来,他在救援队中找到了和救死扶伤的医生同样甚至更大的成就感。“我们也可以救人,就算我们无能为力,看着那些痛苦的家属,好似离自己的亲人很近,但却已经生死两隔。我觉得我们就是他们之间的桥梁,可以送他们最后一程。每次的救援工作总能给我一种特别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其他工作所不能给我的。”
进了救援队没多久,步兵考博士的成绩也出来了,他考上了博士,但有点左右为难。最后,培训中心一商量,破格允许他边读博士边上班。“我们不仅需要军人,也需要这样的文化人才,步博士的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他是一个具有创新性与复合型的人。”卢杰笑呵呵地介绍道。在训练基地,有当兵出身的,也有技术岗位来的;这几年,步兵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了吸收的对象。
步兵第一次接受的任务是今年2月份的新西兰地震救援,清晨六点半,还在睡梦中的他接到了出发的命令。出发前,他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给家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一声?队里的老大哥、31岁的王念法教他,“别打电话,就发条短信,只要一打电话,就放不下了。”
步兵拿起手机,编了一条再简单不过的短信,只有六个字:“我去新西兰了。”按完发送键后,他立刻关掉电源,把手机丢到行李里,任凭电话那头的人如何狂打他的号码。他没有时间让自己沉浸在一些情绪里,“每次从接到任务到正式离开就几个小时,而在这几个小时中,你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包括检查个人装备,与对方领导联系,了解风土人情等等。这不容许你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与家人的沟通上,如果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分了你的神,只会让你更累。”他们速度最快的一次,六点半来的通知,七点半所有人已经拿好装备集合完毕;八点半,队伍整装出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
而王念法自己发给妻子的短信更简洁,“有任务!”出发到回来,一共才三个字。
到了第一线之后,步兵也学老队员一样,定期给家里发个短信,报个简单的平安,并不长聊。“媒体会及时地播报我们的情况,他们会关注的,所以通过媒体了解往往比我们在途中跟他们说要好一些。因为有些话我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分寸,说得危险了,他们反而会担心。”
即便作为博士,步兵依然觉得救援不像他起初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个工作对人的要求很高,你不光要有救援技巧、好的体力,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你不光要会英语,还得会手语。其实与人沟通语言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你可以打个手势或画一幅图。这种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也是到了现场才被逼出来的,还有协调能力等等,这项工作要求的实在是太多了。我有时也会觉得自己不足,回来后还要继续学习。”步兵说。
在生与死的边缘行走
“救援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化和常态化的工作,这也是这个队伍成长的一个标准,也是队员们成长的标准。就像我生命中的一件事,我要去做,只不过是任务不同而已。”卢杰说。从一开始的兴奋、惊慌、哀伤到如今平静地投入每一次救援,这是每个队员都要经历的心理历程。
新西兰的地震是6.3级,受灾情况严重,那是步兵第一次经历那样的场面,一直呆在平静校园里的他亲眼见到了生命的逝去。他们救援的现场就在七层楼的废墟旁,“余震很强,甚至三四级的余震时有发生。如果真的有余震来的话,我们也是很难逃的。”
但在那样的境地下,没人顾得上想太多,救人是天经地义。“说白了,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在和死神决斗,你就是在生与死的那个界限处。”
回复该发言
进了救援队没多久,步兵考博士的成绩也出来了,他考上了博士,但有点左右为难。最后,培训中心一商量,破格允许他边读博士边上班。“我们不仅需要军人,也需要这样的文化人才,步博士的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他是一个具有创新性与复合型的人。”卢杰笑呵呵地介绍道。在训练基地,有当兵出身的,也有技术岗位来的;这几年,步兵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了吸收的对象。
步兵第一次接受的任务是今年2月份的新西兰地震救援,清晨六点半,还在睡梦中的他接到了出发的命令。出发前,他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给家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一声?队里的老大哥、31岁的王念法教他,“别打电话,就发条短信,只要一打电话,就放不下了。”
步兵拿起手机,编了一条再简单不过的短信,只有六个字:“我去新西兰了。”按完发送键后,他立刻关掉电源,把手机丢到行李里,任凭电话那头的人如何狂打他的号码。他没有时间让自己沉浸在一些情绪里,“每次从接到任务到正式离开就几个小时,而在这几个小时中,你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包括检查个人装备,与对方领导联系,了解风土人情等等。这不容许你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与家人的沟通上,如果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分了你的神,只会让你更累。”他们速度最快的一次,六点半来的通知,七点半所有人已经拿好装备集合完毕;八点半,队伍整装出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
而王念法自己发给妻子的短信更简洁,“有任务!”出发到回来,一共才三个字。
到了第一线之后,步兵也学老队员一样,定期给家里发个短信,报个简单的平安,并不长聊。“媒体会及时地播报我们的情况,他们会关注的,所以通过媒体了解往往比我们在途中跟他们说要好一些。因为有些话我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分寸,说得危险了,他们反而会担心。”
即便作为博士,步兵依然觉得救援不像他起初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个工作对人的要求很高,你不光要有救援技巧、好的体力,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你不光要会英语,还得会手语。其实与人沟通语言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你可以打个手势或画一幅图。这种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也是到了现场才被逼出来的,还有协调能力等等,这项工作要求的实在是太多了。我有时也会觉得自己不足,回来后还要继续学习。”步兵说。
在生与死的边缘行走
“救援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化和常态化的工作,这也是这个队伍成长的一个标准,也是队员们成长的标准。就像我生命中的一件事,我要去做,只不过是任务不同而已。”卢杰说。从一开始的兴奋、惊慌、哀伤到如今平静地投入每一次救援,这是每个队员都要经历的心理历程。
新西兰的地震是6.3级,受灾情况严重,那是步兵第一次经历那样的场面,一直呆在平静校园里的他亲眼见到了生命的逝去。他们救援的现场就在七层楼的废墟旁,“余震很强,甚至三四级的余震时有发生。如果真的有余震来的话,我们也是很难逃的。”
但在那样的境地下,没人顾得上想太多,救人是天经地义。“说白了,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在和死神决斗,你就是在生与死的那个界限处。”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探访中国国际救援队大本营:和死神赛跑的人
两条死鱼2011-05-21 16:21:52 发表
看着周围老队员们把尸体挖出来,摆放在一边,表情平静,他知道这就是工作,没有悲伤,没有恐惧,没有不适,多余的情绪都是不适合的。只是等他停下手头的工作,看到死者的家属到现场默哀的时候,那一刻他所有的情感都会爆发出来,“我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难过,但是当默哀结束后,我会继续工作,那些情感又会被我抛诸脑后。”
也许是因为年轻,对很多情感无法感同身受,同去的救援队里有年纪最大的李尚庆,41岁的他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他曾参加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搜救工作,“当时我们是在汶川的一个小学进行搜救的。看到死去的和幸存的孩子,身为一个父亲,我心里很难受,一直是含着泪救援的。回来之后,相关的电视节目都不敢看,一看就会想到当时揪心的场景。”
即便李尚庆经验丰富,这样的情绪也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现在,他偶尔回忆起那一幕幕,依然心情沉重。
正因为此,救援队每执行一次任务,都会留一段时间给队员们做自我调整,以达心理上的恢复。
自2004年起,救援队每一次的行动胡杰都参加了,他最难忘的还是在中国本土的救援,“同是中国人,那种情感更为强烈。”
汶川地震时,他在汉旺镇的东汽中学救援,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楼里,他们探测到了生命的讯号。胡杰带着四名队员从窗户爬进去,另外两名在外面守着,待到艰难地走到幸存者身旁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鼻子一酸,“有个女孩子,被埋压在楼梯间,也就是楼的最底层。她当时是坐着的,腿被压在废墟下面,眼睛已经没有了神采。她的大腿上、左前方、右前方包括身后都是同学腐烂的尸体。队员给她戴上了安全帽,我们就开始清理她四周腐烂了的尸体,清理完了好救她出来。”
他们挖了整整几个小时,将砖石和尸体一点点地搬离,每个人都极其谨慎,因为一乱动,就有可能导致楼的进一步塌陷,增加救援难度。到最后,眼看着救援就要接近成功了,女孩的腿已经从废墟下抽了出来,再差一点点,就可以把整个人移出来时,余震来了。
“砖头从头上不停往下掉,感觉房子在摇。”胡杰的第一反应是撤,窗外的接应队员也在焦急地挥手,大声召唤他们,“有余震了,快撤!”
“余震对现场救援队员来说是最危险的。如果说救援队员正在进行废墟搜救,余震一来,不管有没有发现幸存者,队员应该首先选择撤离。这是我们的准则,不提倡无谓的牺牲。但看着幸存者期盼的眼神。撤还是不撤,我们内心也有斗争。”
他想走,可是一转身,看到那个还坐着的女孩,默默地看着他们,眼睛里重新燃起的光亮一点点地暗下去,“看得出来她真的不希望我们撤,而且离成功也就差一点点了。”
他犹豫了,砖越掉越多,队员们正在等待他的命令,最后他一狠心,“撤!”几个人如箭一般从窗户里射出去,瞬间逃离了危楼,胡杰和另外一个队员没落稳,一脚踩在马路边的瓦砾上,脚顿时肿起了老高。
待到余震平息后,胡杰一瘸一拐地回到楼边,关心着第二次的继续救援,幸运的是,最后女孩还是被顺利救了出来,整个救援一共花费了25个小时,“这是我们救援队从发现到救援成功耗时最长的一次,光小分队的队员就换了三四批。”胡杰说,救援队有规定,每一队的人数是五到六人,在现场的连续作业时间不能超过十小时。
后来他才知道,在女孩腿上的同学最开始是活着的,还会和她说话,后来就这样慢慢地走了。而当他们离开的那一刹那,女孩确实绝望了,“如果当时就是因为余震的关系我们没能救到这个女生,我会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
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截肢,在四川大学上学。胡杰和队员只要有机会去四川,一定会去看望她。
回复该发言
也许是因为年轻,对很多情感无法感同身受,同去的救援队里有年纪最大的李尚庆,41岁的他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他曾参加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搜救工作,“当时我们是在汶川的一个小学进行搜救的。看到死去的和幸存的孩子,身为一个父亲,我心里很难受,一直是含着泪救援的。回来之后,相关的电视节目都不敢看,一看就会想到当时揪心的场景。”
即便李尚庆经验丰富,这样的情绪也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现在,他偶尔回忆起那一幕幕,依然心情沉重。
正因为此,救援队每执行一次任务,都会留一段时间给队员们做自我调整,以达心理上的恢复。
自2004年起,救援队每一次的行动胡杰都参加了,他最难忘的还是在中国本土的救援,“同是中国人,那种情感更为强烈。”
汶川地震时,他在汉旺镇的东汽中学救援,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楼里,他们探测到了生命的讯号。胡杰带着四名队员从窗户爬进去,另外两名在外面守着,待到艰难地走到幸存者身旁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鼻子一酸,“有个女孩子,被埋压在楼梯间,也就是楼的最底层。她当时是坐着的,腿被压在废墟下面,眼睛已经没有了神采。她的大腿上、左前方、右前方包括身后都是同学腐烂的尸体。队员给她戴上了安全帽,我们就开始清理她四周腐烂了的尸体,清理完了好救她出来。”
他们挖了整整几个小时,将砖石和尸体一点点地搬离,每个人都极其谨慎,因为一乱动,就有可能导致楼的进一步塌陷,增加救援难度。到最后,眼看着救援就要接近成功了,女孩的腿已经从废墟下抽了出来,再差一点点,就可以把整个人移出来时,余震来了。
“砖头从头上不停往下掉,感觉房子在摇。”胡杰的第一反应是撤,窗外的接应队员也在焦急地挥手,大声召唤他们,“有余震了,快撤!”
“余震对现场救援队员来说是最危险的。如果说救援队员正在进行废墟搜救,余震一来,不管有没有发现幸存者,队员应该首先选择撤离。这是我们的准则,不提倡无谓的牺牲。但看着幸存者期盼的眼神。撤还是不撤,我们内心也有斗争。”
他想走,可是一转身,看到那个还坐着的女孩,默默地看着他们,眼睛里重新燃起的光亮一点点地暗下去,“看得出来她真的不希望我们撤,而且离成功也就差一点点了。”
他犹豫了,砖越掉越多,队员们正在等待他的命令,最后他一狠心,“撤!”几个人如箭一般从窗户里射出去,瞬间逃离了危楼,胡杰和另外一个队员没落稳,一脚踩在马路边的瓦砾上,脚顿时肿起了老高。
待到余震平息后,胡杰一瘸一拐地回到楼边,关心着第二次的继续救援,幸运的是,最后女孩还是被顺利救了出来,整个救援一共花费了25个小时,“这是我们救援队从发现到救援成功耗时最长的一次,光小分队的队员就换了三四批。”胡杰说,救援队有规定,每一队的人数是五到六人,在现场的连续作业时间不能超过十小时。
后来他才知道,在女孩腿上的同学最开始是活着的,还会和她说话,后来就这样慢慢地走了。而当他们离开的那一刹那,女孩确实绝望了,“如果当时就是因为余震的关系我们没能救到这个女生,我会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
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截肢,在四川大学上学。胡杰和队员只要有机会去四川,一定会去看望她。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探访中国国际救援队大本营:和死神赛跑的人
共有6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