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教育的其他话题……

返回教育……


我收藏的爽吧……


刘姝威的核桃“生意经”

1 刘姝威的核桃“生意经”
黑乎乎百分点2011-05-21 17:08:43 发表




刘姝威(微博)发起倡议的网页截屏图。
刘姝威:买核桃,修山路。位于太行山深山区的河北邢台南就水村盛产核桃。然而,山路奇峻,核桃采摘不易,村民修路缺乏资金。我倡议大家预订南就水村的核桃,以部分预付款,让农民先修好山路。农民修好路,我们才能吃到好核桃。我们和农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截至5月19日上午9时,微博卖核桃计划推行的第十天。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南就水村总共收到核桃预付款55480元,123名网友预购了1849斤核桃。
微博卖核桃计划的发起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对这个结果抱谨慎乐观的态度。
她说,为了保证质量,农民们决定高价收购最好的核桃。这样,成本会很高。
缘起:扶贫发现山路待修
这位十年前曾以一篇600多字论文戳穿“蓝田神话”,被央视评为2002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女性现在卖起了核桃,纯粹缘于3年前的一次偶然。
200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几位人士找到刘姝威,拉她去当年八路军的兵工厂所在地———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南就水村做一次扶贫实地调查。这里是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贫困村落,一共只有260多人,却有不少50多岁的光棍汉。路太难走,很少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来。
之后,她几乎一个月就要去一次,先后给村里安装了太阳能浴池和冲水厕所,还帮村里购买了核桃树的良种树苗。
3年之后———2011年5月9日,她在自己的网易微博上登出一条消息:
“我们是否可以用预付核桃款的方式,帮助南就水村筹集修路款,让他们在雨季来临前铺好水泥路面?我已经吃了3年南就水村的核桃,味道很好,在超市里买不到。而且我的白发也少了,皮肤也好了些。”
南就水村会计的妻子赵苏芹告诉南都记者,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南就水村自行筹款修了一条通往邻镇最终通向邢台县的公路,目前只剩一段3公里的山路待修。这段路是从村里到核桃种植区的路,目前只能靠人肩扛手提,一来一回就要半天时间。给这条路铺上拖拉机能走的水泥路面需要60万元,目前还缺30万元。
订购:付款方式颇费周折
30元一斤———以刘姝威的行业影响力,向南就水村农业合作社订购核桃的网友中不少人来自财经行业。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成了第一个订购者。
十天了,刘姝威写微博和回应的频率远远超过她过去一年玩微博的经验。每一名网友的留言尤其是订购核桃的,她都要自己回复。也由此发现,生活中居然存在着如此之多的不便。
一开始,刘姝威给南就水村选择的收款方式是银行账号汇款。银行账户的密码器在她手中。合作社从银行账户支取现金时,银行只有收到她用密码器发出的密码,才能支付现金。
有网友抱怨说,汇款过去却没有收到回执。她打电话给经办银行,这才知道,仅当天账户便有5笔核桃预付款被退回,因为收款人写错了。
正确的写法是:“邢台县全盛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这5名网友都没有写“邢台县”的“县”字。
第四天,核桃预付款已经超过1.3万元。她又发现了:银行的服务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有的网友到银行排了一天队,才交上300元的核桃预付款;可银行汇款备注只能写12个字,根本无法在汇款单上写明自己的名字、收货地址和手机号码。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刘姝威的核桃“生意经”
黑乎乎百分点2011-05-21 17:08:43 发表
在网易财经的帮助下,刘姝威选择了支付宝。有人给她留言:支付宝要付交易税,可根据2007年《农业合作社法》,农业合作社是不交税的,这笔费用谁来付?她一急,直接找了马云本人。马云愕然:谁说的?
尝试:融合了期货与慈善
2010年12月,南就水村第一次有了一个农业合作社,也就是这次卖核桃的法人代表。不用问,刘姝威是它的推动者。
在为时3年的调研项目中,她得出一个结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甚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她的进一步阐述是:单个家庭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既无法抵御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风险,也无法抵御农产品销售的风险。她为此举例说,2007年,南就水村一户人家到市场上买了100株核桃树苗,一年后长大,他们发现只有一株核桃树苗是真的。
拿这次卖核桃来说,往年村民们都是各自种树收核桃,再卖给前来收购的小贩,小贩们趁机杀价。2009年,邢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半数核桃树旱死,2010年的核桃收购价也就高出一倍,但也只有十四五元钱一斤。正常的农业活动尚且如此,培育优良品种和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样的发展,分散的农户们就更无能为力了。正像马克思所比喻的那样,像一个个互不联系的土豆。
今年,在合作社组织下,农民们把各家的核桃摘下来上交,论斤登记,但统一销售;待货款收到后再逐家分配。理想状态是,所有的核桃都由这样一个统一的出口销售,彻底杜绝分头杀价的可能。同时,通过网络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又能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并保证质量。
“修路只是第一步。”刘姝威说,这笔卖核桃的钱,首要任务是修路,其次是修整自从大跃进时代以来就没有兴修过的水利工程,搞基础建设。
刘姝威原本考虑的是帮南就水村发展旅游业,为此请来了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发展旅游业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遂作罢。她带着学生,手把手地教村民们拍核桃树生长的照片,传到网上;又帮他们建立了一个网易微博。
如今,南就水村的网易微博已经有了8万个粉丝。第一位订购核桃的王剑辉说:“仔细琢磨一下,也是一个融合了期货与慈善的综合金融产品尝试。希望金融行业各位同仁倾力倾情参与。”
刘姝威:成立合作社是农村发展必走之路
南都:你是研究银行贷款风险预警机制的专家。如果3年前扶贫办不给你安排那次机会,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卖核桃事件了?


-->刘姝威:是的。不安排的话,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也不会做这个事情。老区扶贫促进会那些大姐N次给我打电话,她们都去南就水村看了。我说我也去看看吧,结果马上就被那个村子迷住了。
不可能供不上货
我去过欧洲留学。对那个村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没有修饰的欧洲古村落。第一次回来,我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容光焕发的样子。因为那儿空气特别好,水也特别好。后来我又向教育部申请了一个项目,也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路线研究》项目。就这么做下来了。
南都:我觉得你做这件事,是在用自己的公信力为农民们“背书”。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到时无法供货怎么办?
刘姝威:这个……本身那个地方也是非常好的。现阶段来讲呢,我觉得你作为学者,不要老发论文。发论文农民看不懂(笑),你还是实打实地教会他们吧。
这个供不上货的可能应该是没有的。按照村子的产量,应该收50吨。但他们第一年直接面对消费者,没干过,很谨慎,所以只拿出1.5吨。这是富富有余的。
要吸引人才回流农村
南都:你认为这种模式可能有组织地推广吗?还是只能依靠你这样一位学者或名人对一个村子的特定扶助方式?
刘姝威:应该是可以推广的。这个村子是处于太行山的深山区,交通不便。如果这样的村子都能做到,其他地方还能说做不了吗?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刘姝威的核桃“生意经”
黑乎乎百分点2011-05-21 17:08:43 发表
南都:为什么你推动成立农村合作社,由分散的小农经济转向集体合作经营,并以此作为网络销售方式的一方?按照你一开始的设想,似乎合作社不应该与乡村的政权组织重合。
刘姝威:必须得走。成立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必走之路。为什么这样说呢?拿这次卖核桃来说,你必须要建立这样一个集体账户。哪怕你捐款,如果打到村里的账户,农民根本看不到钱。村里的账户在乡政府,而村里是无权动用的。不是有网友问吗,会不会我们汇了款,到秋天的时候就都被吃完了,农民拿不到钱?如果不成立合作社,有这个可能。
一开始我确实没有和村支书、村主任谈合作社的事,想让青年人干,结果干不成。他们都出去打工了……气得我要命。最后这个村支书已经60多岁了,他很有号召力。这样,去年12月份才做起来。
建立合作社有利于减少贫富差距,也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一种途径。他为什么要走?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大。
南都:卖完这次核桃,你还打算就南就水村的天然农产品搞哪些期货金融实验?会扩展到其他村庄和地区么?
刘姝威:这个,我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搞了十天了,我这不才卖出去不到2000斤核桃吗?另外的农产品、另外的村庄地区怎么做,要看这次试验的结果。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