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常感叹,当年马可·波罗的旅行真让人羡慕:他简直有无穷无尽的新发现,大到一个民族的基本性格、一次部族之间的大战、庞大的都城规划,小至某种可爱的动物的模样。
在他的游记里处处记载着所到之处的自然景致与风土民俗。他告诉我们:“鞑靼人的马只用来饲养,从来不用大麦或其他谷类。男子要接受在马背上生活两天两夜的训练,当马吃草时,他们就睡在马背上。世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表现出鞑靼人在困苦中所显示的那种刚毅,以及在匮乏中所显示的坚韧。”

他告诉我们,忽必烈汗治下的辛犹省有一种野兽,大小与大象差不多。非常美丽,颜色黑白相间,除肩上的毛高达三手掌之外,全身其余的毛都非常光洁,向下披垂,比丝更加柔软细密。
他还告诉我们,忽里模子人建造的海船非常落后,商人和其他乘客在乘坐这种船出海时,会遇到很大的危险。这种船的不足就在于,建造时不能用钉子。因为造船的木料过于坚硬,像陶器一样容易碎裂,钉钉子时,钉子总是回弹起来,船板则当即开裂。因此,船板的两端必须用螺丝钻小心地穿孔,再楔入大木钉,才能建成船体。然后,再用印度出产的一种外面生有毛的坚果 (椰子)的皮,制成绳索,绑牢全船。这种绳索的制法是:先将这种坚果的皮浸没在水中,使较软的部分腐烂,再将剩下的丝条洗干净,制成绳索用来绑船。这种绳索在水中能够经久不断。他们的船底不涂沥青,只涂一种用鱼脂肪制成的油,再用麻絮填塞缝隙。

你看,马可·波罗的游记简直是亚洲各国13世纪生活的百科全书:当地人做家务的流程、居民待客的方式、酿酒方法、如何获取麝香、围猎的技巧、选拔大汗妃子过程、如何培养一名刺客等等,好像没有他没见识过的,没有他不了解的。而现在,上哪儿去寻觅这样的旅行啊。
从奥德赛开始他的旅行,到18世纪火车出现以前,人类的旅行方式没有大的变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人们主要靠自然力 (包括人力和畜力)的帮助。奥德赛是这样,玄奘是这样,马可·波罗是这样,徐霞客也是这样。所以徐霞客要花30多年来游半个中国,法显花了6年才从长安走到了印度。这么不方便的旅行的一个收获是,旅行者和沿途的人民、生活极为贴近。

而今天,当我们以每小时100公里以上的速度被输送到旅游“产业”给我们预备的“盛宴”去的时候,旅行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其中,最重大的损失之一是,所到之处,沿途人民的生活不再可能轻易进入我们的视野。今天的旅行者,在“旅游业发达”的地方所见的几乎都是表演,虽然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但是,鲜见生活。
翻一下我们在旅途中拍的照片,也许会发现,照片里有自然风光、古代遗迹、博物馆、艺术品、现代的摩天大厦……但是,独独缺了活生生的生活。照片上偶尔出现几个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的人,有很大可能只是干枯的文化标本,是专为游客准备的娱乐节目。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