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争相投入新能源车领域,国内车企亦不甘落后。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研发的大型汽车集团,长安汽车(微博)2002年以来一直坚持开发新能源汽车,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等领域均有雄厚技术储备。

2010年北京车展亮相的长安Green-i纯电动概念车。

上海车展亮相的长安Clover纯电动概念车。
基于自身实际,同时考虑到押宝单一技术路径风险较大,长安汽车确立了“宽领域、大纵深、多路径”的发展方针,采取了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PLUG-IN、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在内的发展模式。
上个月的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对其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十年三步走”的长期规划:到2012年将在新能源汽车上重点投资10亿元,全力推动纯电驱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升;到2020年将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达到30%,超过100万辆。
发展线路尝试全面发展多条路线并举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格局,基本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组成。
尽管纯电动汽车唿声很高,且能够享受高额补贴,但目前还处于技术展示的阶段,现在断言电动车技术更适合中国市场还为时过早。这意味着,自主品牌如果押宝在单一的技术路径上,无疑存在很大的风险,反过来如果技术投入过于分散,则会增大企业的负担,更难以深入。长安汽车认为,这就必然要求自主品牌形成有重点、多层次的技术储备和发展路径规划。
在新能源发展上,长安汽车发展线路清晰明确,制定了“宽领域、大纵深、多路径”的发展方针,采取了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PLUG-IN、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在内的发展模式,并将重点放在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技术上,同时将新能源车的范畴拓展至商用车领域。
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长安汽车现已完全掌握中度混合动力的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已突破重度混合动力技术难关,并且在2011年,下线了国内微车领域唯一的一款混合动力产品———长安金牛星混合动力汽车。
在纯电动技术方面,长安汽车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重要着眼点,按照从微型纯电动车到中级纯电动车的开发和推广顺序进行。除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长安汽车在氢燃料研发、CH4燃料汽车的研发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其中,多个项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发展线路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政府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国内新能源汽车呈现一片火热景象,不过有些企业自身并未能掌握核心技术,这也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埋下隐患。与这些企业不同,长安汽车从一开始即坚持核心技术的掌握,可以不依赖外力独立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为了突破外资品牌的技术壁垒和标准封锁,长安汽车于2008年11月投入巨资建成了混合动力试验室、环境仓、电池实验室,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试验、试制需要,2009年6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以便在新能源方面开展更多专业化的运作。
如今,经过十年艰辛探索,长安汽车掌握了整车系统集成和标定匹配、一体化专用发动机设计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纯电动、PLUG-IN、混合动力技术专利14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