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谁是大玩家
从象征着中国最高权力的人民大会堂往东,穿过建国门,即进入建国门外大街,又称“长安街延长线”。再往东,可见北京目前最高建筑——高达330米的“国贸三期”。以国贸为中心,面积辐射3.99平方公里的CBD核心区共有89栋商务楼,驻扎了超过1200家中外公司的总部或区域总部。
CBD被誉为首都的聚宝盆,仅2010年上半年,就上缴税收223.7亿元,贡献了朝阳区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
在这个财富和权力交汇之地,还有一大片尚未开发的土地,地面上仍有些待拆迁的旧式楼房,夹杂在周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中,颇为扎眼。
这就是有“CBD最后的土地”之称的“中服地块”(因其毗邻中服大厦而得名)。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一望即知——这里西临国贸,北接央视“大裤衩”,东连万达广场,南接建外SOHO,这是目前CBD中最完整的成片待开发土地。
正是这片令出租车司机谈之色变的最堵地区之一,在过去一年中,是众多大企业不惜巨资争夺的焦点。其中包括中信、中金、海航、方正等大国企,以及或直接出面或隐身的思科、壳牌、和记黄埔、正大、标准投资集团、融侨等跨国公司与民企。
争夺不仅因其地理位置而产生的稀缺性,也因为价格。
不能拍高价
从2009年底,中服地块入市鼓点渐密。
2010年1月29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公布中服地块出让信息,底价50亿元,保证金高达30亿元,竞买条件前所未有的苛刻——必须是不低于30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房企与不低于50亿元注册资本金的金融机构的联合体,且金融机构在联合体中要绝对控股。
在中服地块亮相之前,坊间已有“内定”给远洋地产(03377.HK)的传闻。经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博客)在微博上公开质疑,这场“参赛权”的争夺战闹得满城风雨。潘孤注一掷,只为了获得一个“百分之一的(参与)机会”。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
“怎么能让一个人玩儿呢?大家都看不下去。”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总称。
事后,参与CBD地块竞争的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指出,指定金融机构入驻是CBD规划中早已确定的大思路,但政府并不希望中服地块以“坐地喊价”的方式出让。因为在2010年年初,高涨的房价已被认为是最大不稳定因素,“两会”期间房价更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中央政府此时已经下了地产调控决心,相关调研正在高层次大范围展开。
以当时市场的热度和CBD的地理位置,“中服地块”拍出天价是必然。在它南侧一路之隔的银泰中心公寓,2008年开盘时的均价就已超过6万元/平方米。
还在2010年“两会”前的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表示:“我有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房价)管好。”不料,全国“两会”结束后第二天,2010年3月15日,北京土地市场竟出现“一日三地王”的奇观。
奇观制造者,包括此前中服地块传闻中的内定者——远洋地产。远洋地产通过子公司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以40.8亿元、逾2.75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夺得北京朝阳区大望京村一号地。
中央高层因此震怒,“总理还是总经理说了算”的讲法迅速在业界传开。据远洋地产一位高层透露,第三天银监会、国土部门、中纪委等各部门就展开联合调查,远洋地产第一个主动自白,称公司在贷款、拿地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也强调远洋地产并非央企,只是有央企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2010年这一段异常难熬的日子,让远洋地产总裁李明自嘲,“什么困难都经历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