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讯 “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这是广西某重点高校一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某老师讲授的一个片断,“如何与领导吃饭、如何给领导敬酒、如何与领导一起坐车等技巧也是这堂课教授的内容”。在广西、湖北、福建等地一些大学开设的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校级选修课上,也有涉及如何跟领导相处的教学内容。(《中国青年报》5月21日)
对于“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堂,学生表示很“气愤”;就业协会前秘书长表示此老师不专业,存在官场思维;职业发展规划专家则认为此老师完全是在“搞政治”。
学生该愤怒吗?老师错了吗?
学生们有理由愤怒,书本里写的是礼义廉耻,老师教的是孝悌忠信,在即将离开象牙塔的前夕,在就业指导课上得到的指导却是“如何逢迎上级”,这肯定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清澈的眼睛里怎么容得下沙子。他们该愤怒,愤怒老师的言行不一,愤怒学校的急功近利,愤怒礼仪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
可是老师有错吗?就业不是谈经论道,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温言细雨,就业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现实,是那些躲进学校成一统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残酷。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礼仪者,别长幼,定尊卑也。你注意过各级电视台在播放会议画面的时候,官员们的出场顺序和出场时间吗?你听过为摆放各头头的铭牌而抓耳挠腮的新闻吗?你的耳边没有回响过,“让领导先走”“让领导先飞”的铿锵话语吗?老师告诉你的无非是事实罢了。
这些老师不愿学生做鸵鸟,他“可以结合专业特色等具体情况对内容作出一定改动”。因为“他认为,一味地按照就业指导课教材照本宣科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何况作为一个浸淫在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教育系统的职场的老师,他的所见所闻所历表明“有时候,求职的成败就在一顿饭上”,“礼仪”“有时对学生成功进入职场会起到关键作用。”
世界上有两种书,一种叫做有字书,一种则是无字书,潜规则,不管是官场还是其他场合,还会继续潜下去,就像皇帝的新装,圈内人都是皇帝。而当潜规则搬进课堂变成明规则时,学生们至少能明白社会还有这样一套运行体系,不至于因为受到“不知名的暗器”而枉死,至于他们会怎么做,我相信他们有辨别选择的能力。
老师告诉学生这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而美好只存在书本里和想象中的时候,他有什么错?如果学生们还停留在老师教什么,自己就必须接受什么的时候,只认同对的,不会反思错的的时候,教育就只剩下“教”了。
有人批评就业指导老师不用积极、科学的东西来引导学生,而是用庸俗的东西来教育他们,让学生去迎合社会的潜规则,进而得出结论“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是啊,我们的大学是病了,不过教育内容和现实脱节的教育系统得的是“精神分裂”。其根源不在老师,不在学校,而在于使精神分裂的社会吧。
上课的内容不该只有美丽的童话,也该有血淋淋的事实,一只眼睛看世界看的久了难免会跌得鼻青脸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