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潘家园附件的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客户经理正在向退休的张大爷大谈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高收益。凭着对国有银行的信任,张大爷把几十万元的定期存款全都换成了一年期的理财产品。他一边办手续一边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银行理财产品是国家银行发的,应该不会有风险,再说收益还比一年期定期存款高了近一个点,也能抗通胀。对于基金,他既不会挑,又担心亏损,两相权衡,觉得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好。
张大爷的选择印证了基金与银行系理财产品苦乐不均的现状。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前四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达到5429款,同比增加3061款,增幅达到129%。据估计,新发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2%。这一规模已经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相比之下,基金发行则冷清得多。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峰认为,6月份存贷比指标从季度考核改为月度考核,对银行存贷压力的影响显而易见 银行将更加积极地冲存款,以前每季度冲存款会变成月度冲存款。“由于之前存贷比按照季度考核,在3月末冲存款的时候,有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曾一度达到6%到8%。6月份理财产品也必将强势出击,货币基金等非银行理财产品须格外小心。”
谈及理财产品对货币基金的冲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连唿:“非常大!非常大!”
“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基金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基金行业发展十年,截至目前管理规模为2.4万亿,而银行理财产品只花了短短两年时间就超过了基金。”华商基金市场开发部总经理王有十分感慨银行理财产品的来势凶猛。
事实上,货币市场基金已成为重灾区。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掌握着这样一组数据:2008年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为3891.74亿元,占基金全部资金净值的20.07%;2009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下降到2595.27亿元和9.7%;2010年又下一个台阶,分别为1532.77亿元和6.08%。王群航分析,2008年和2009年基金公司大多利用货币基金“冲规模”,但2010年“冲规模”成了鸡肋,基金公司基本都不做了。即使剔除“冲规模”因素,货币基金持续缩水也是毋庸置疑的。
“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了拉存款的替代性工具,照目前的势头看,今年会突破10万亿元。”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分析,这些年基金的数量增长很多,但规模并未明显扩大,日日鑫、周周鑫和月月鑫类银行理财产品对基金稀释作用明显。
在好买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文斌眼中,货币市场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现状。“年化收益在4%到5%的理财产品是货币基金面前的 狼 。明确的收益、流动性更强是理财产品的突出优势,这对货币基金杀伤力很大。而银行的信托产品一般年化收益率在7.5%到9%,主要瞄准的是存款在20万以上的高端人群,对固定收益类基金客户虎视眈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