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筷子兄弟合照 (资料图)
(文/小易) 《老男孩》一个40分钟的网络短片,居然成为了一代人青春的祭奠场,集体怀旧情绪海啸一般将我们席卷,淹没。BP机的心跳回忆、喝过以后舌头都会染红的橘子汽水、拍纸画、打群架、追校花,女生迷恋四大天王、暗恋隔壁班的班长,男生留个中分头倚着学校院墙弹吉他,或者扯起裤裆捻起手指学迈克尔杰克逊……相对匮乏的物质生活,让这一代人拥有高度相似的青春回忆。当青春散场,当年每天对着录像带学MJ跳舞,练到扭伤脚的少年,如今拎着笔记本电脑拜访客户,每天说着不由衷的话。当年如女神一般,高贵冷艳对小男生不屑一顾的美丽学姐,最近听说在一家夜店做钢管舞女郎。这些现实,真残酷,压得我们的心,长出了皱纹,磨出了茧。被这个世界“踹”够了我们才终于知道,有些东西很珍贵,但是一钱不值,比如我们的青春。
《老男孩》导演兼主演肖央,是个勉强算是80后的老男孩。另一位主演,也就是片尾曲《老男孩》的词作者王太利,则是个60后的文艺老青年,一直在做演出经纪。《老男孩》出来,掀起了一场70后、80后的集体怀旧,进而成为了被广泛讨论的文化现象,火到这个程度,让所有人都有点始料未及。
《赢家》 青春从慢熟到烂熟
因为《老男孩》的大红,一时间,各种名呀利呀,演出呀活动呀,剧本呀节目呀,统统找上门来,让筷子兄弟苦恼了一阵。两个人,一个做导演,一个做音乐,其实都算是幕后,不习惯灯光乱闪的幕前风光。有段时间事情多得让两个人只想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作为编剧和导演,肖央就是筷子兄弟组合的“脑”,他说自己最怕的就是脑子发热,发烧,因为所有人都一拥而上的说你好,捧你捧上天去了,这其实是个很可怕的事。那种无条件的吹捧,就像是麻醉剂,会让你找不到北。有个词不是叫“捧杀”吗,演艺圈里,很多人冒了个头出来,一阵子就没影儿了,就是给捧杀的,找不到自己了。
肖央和王太利谨慎地拒绝了许多明显能赚不少钱的机会,他们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了自己去慢慢沉淀,留给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这个最初的梦想。
肖央埋头开始沉淀自己,和圈外人交流,看各种书,看各种片子,找各种线索,差不多时隔一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短片的剧本,叫《赢家》。这个片子自然是不缺钱拍,不用像拍《老男孩》那时候一样,把自己仅有的十几万的家底全部搭进去,而且还有霍思燕(博客)的“负片酬”加盟。
说到霍思燕,这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原来霍思燕也是在网上看到《老男孩》,也是和我们一样,被感动得泪如雨下,霍思燕直接通过宁财神联系到了筷子兄弟,当即就决定友情加盟,不要片酬,甚至自己还倒贴一些费用。肖央说了实话,以《赢家》的预算,是绝对付不起霍思燕的片酬的。
对话筷子兄弟
《第1生活》:你们最近在忙什么呢?
肖央:短片《赢家》的各种宣传活动,然后我在筹备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老王那边在做筷子兄弟的专辑。还有根据《老男孩》的故事写的一本漫画书,也在进行中。
《第1生活》:说说《赢家》这个新片子吧!
肖央:算是做长篇之前的一个尝试。现在觉得做一部好的电影真的很难。并不是钱,现在很多导演都不缺钱,这个圈子里面有很多钱,但是就是缺好的项目,剧本,内容。《赢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在改变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和语气,也有在技术上的尝试。《老男孩》算是讲自己同龄人的故事,但是《赢家》已经脱离了这个年龄,这个阶层,是一个事业成功的中年人找回自己人生意义的故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