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陆家嘴论坛上发生的积极变化在于证监会领导的表态开始释放积极信号。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进一步明确了近期推出国际板的预期。
华泰联合认为,随着历史遗留的国有股到2011年末将接近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证监会才真正开始考虑国际板问题。而一旦国际板得以推出,中信、海通等券商将首先受益于股票承销,业绩弹性相对较大。
国际板推出预期快速升温
从国际板推出条件看,随着近年来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中介机构逐步成熟,国际板的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同时国际板的推出本身也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汇率改革的进程。我们认为,目前无论是监管层意愿还是推出的条件都已预示着国际板年内推出的概率将大为增加。
从纽约、伦敦等全球主要交易所看,外国上市公司无论在家数还是成交规模均已占据较大比重,以纽约为例,到2009年底,外国上市公司达495家,占比21.3%,总成交额19.3万亿美元,占比10.8%。对于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外国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更达40%以上。即便对于处于亚太地区的韩国等地方性金融中心,依然有一定规模的国际板。
国际板项目资源十分充裕
一旦国际板得以推出,目前沪深股市相对活跃以及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将吸引大批海外企业登陆内地。目前中国香港主板共有98家红筹股公司,总市值达4.4万亿港元,其中市值超过200亿港元的红筹公司有28家,总市值4万亿港元;另外汇丰控股、联合利华、东亚银行、长江实业等跨国公司均表达过在上海国际板上市的积极态度。
承销费率或高于A股同类项目
目前市场担心国际板启动会增加股票供给,并导致股指下行,而实际上股权融资额本身处于动态调整中,国际板项目融资多了,其他项目融资就会减少。我们观察2002~2010年期间,除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之外,股权融资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始终在5%左右,相当稳定,包括2004年推出中小板和2009年推出创业板的年份在内。因此,我们判断国际板启动并不会因股票供给增加导致A股股指、成交金额偏离原本的运行轨迹,对证券行业收入总量上影响中性。但国际板启动会影响到股权融资项目的大、小型企业占比结构,利好在大项目上占据优势的大投行。
国际板的股票发行对承销商在项目拓展、资本实力、国际化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高盛高华、中金公司等合资券商外,本土券商中仅有中信证券等极少数公司兼具大项目承销优势以及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同时,该市场的高度垄断性以及发行工作难度的明显提升,国际板的承销费率将明显高于A股同类项目。
据华泰联合测算,业绩弹性最大的券商依次为:海通、兴业、国金、中信。但考虑到初期的国际板项目通常都是巨型企业,而能够承揽上交所项目的中小券商未必就一定能够承揽到国际板项目,因此,海通、中信的业绩弹性相比中小券商更加贴近现实,而且甚至还应该更高,海通业绩弹性之所以排在中信之前,与其2010年更低的业绩基数有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