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江中下游区域持续升级的旱情,三峡水库终于加大了向下游放水的力度。
从5月25日开始,至6月10日,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将加大至1.1万至1.2万立方米/秒。此前的5月19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做出决定,5月20日至24日,三峡水库按1万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下泄流量,比入库流量大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时值“鱼米之乡”的春播时节,三峡放水后,长江中下游水位应声抬高1米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独家获悉,在旱灾和国务院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两大因素影响下,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正在酝酿起草出台《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据了解,优化调度方案涉及对三峡水资源在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功能的协调。
一旦此《方案》正式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三峡将在现有国家赋予的防洪、发电、航运三大功能之外,增加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功能。此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
5月18日,国务院首度披露三峡工程存在不利影响,并出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文件后,要求妥善处理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化水库调度。
长江委正在酝酿的此优化方案,或可看成是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细化。但同时,该委内部人士也表示,方案的出台要顾及到包括水利、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诉求,何时出台尚不知。
60年不遇的旱灾,令三峡为下游放水显得十分重要。
5月24日上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直言,三峡放水,为正遭受罕见旱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送来一份礼物。在此之前的近5个多月时间里,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降雨持续减少,导致中下游地区发生自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旱情。
长江委水文局预报处总工闵要武介绍,长江流域1至4月累计降水量偏少4成,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5成,至5月中上旬,来水总体偏少5成左右,而洞庭湖、鄱阳湖等受灾较严重区域,来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少约7成。
旱灾,是三峡大坝建起后,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按照以往经验,三峡此时重点任务在于防洪而非抗旱。然而在下游因干旱而喊“渴”的唿声中,原本应该是汛期抗洪的主题变成了抗旱的主题。
而三峡开闸放水,无疑对减缓旱情起到推动作用。据长江委水文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峡工程补水期间,长江中游干流水位抬高0.5米至1.1米,下游河段抬高0.3米至0.6米,而三峡库区的坝前水位从最高的175米下降至152.95米。
“这样的支持应该能解决沿岸粮食春播所需用水。”闵要武说。自去年12月开始,三峡库区已经累计向下游地区补水超过170亿立方米。
“在此前的官方文件中,三峡工程的功能被定位为防洪第一,发电第二,航运第三。现在应该再加上抗旱和调节生态环境。” 王井泉如此解释三峡放水的举措。
“下游缺水就放水,下游多水就蓄水。” 这是三峡水库的调节功能,王井泉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