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将开始,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准高考”也悄然“开考”。记者昨日从市内部分宾馆等处了解到,“高考陪考族”早在高考前1个月就已驻扎考点附近,提前进入备考状态。专家对此表示,陪读无可厚非,但要因人而异,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陪考族
提前1月安营扎寨
“快高考了,我就是过来给儿子打打气。”曾女士一家是娄底新化人,1个月前,听儿子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家长陪读,曾女士赶忙放下家里的农活赶到长沙,在儿子就读高中附近租了间房子,过起了“陪读”生活。尽管为了照顾儿子起居,曾女士几乎整天都呆在出租房内,但她乐呵呵地说,因为远,以前每个学期儿子都不能回家,现在她过来了,既可以照顾儿子,还可以让他感受家的温暖,一举两得。
“宾馆推出的‘高考房’很俏,不少都是家长前来陪读。”位于长沙市一中附近的一所宾馆早从春节后就开始推出各种价位的“高考房”,吸引了不少家长前来预订。据该宾馆负责人介绍,最早来预订的高考考生几乎在今年3月初就已经搬进来了。这些考生大多家里距离学校较远,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每天来回奔波,多一点时间休息,因此提前预订“高考房”。
考生晓晓(化名)就是提前住进“高考房”的考生之一。以前,她每天凌晨6时起床后要挤公交车1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学校,晚上往往要学习到24时以后才能休息。但自从父母替她租了“高考房”后,她基本都是在学校晚自习完回到“高考房”,然后再复习一段时间,父母常常会不时过来陪她,帮她缓解高考压力。
心理专家
高考陪读要因人而异
“陪读本身是为了给孩子高考带来好处,但如果说高考陪读作为一种现象,我们要去从众是没必要的。”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长沙大学心理专家姜巧玲指出,就高考陪读本身来说,是为了给孩子高考带来好处,在生活上更好地照顾孩子,在心里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支持。但高考陪读应该因人而异,如果仅仅因为跟随大流而陪读,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无形之中反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给其高考带来压力。
姜巧玲指出,特别是一些家长和孩子关系原本并不是十分融洽,此时如果家长对孩子高考寄予很大的希望,冒然选择前来陪读的话,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建议即将高考的考生和家长都应该根据个人实际,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为高考做好准备,而不要过多地在乎结果、别人怎样做等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