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广州“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求公开亚运账本,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1月14日,仅仅因为立法会否决了数额为60亿的申办亚运拨款动议,香港便失去了申办2023年的亚运会的资格。
早在2010年9月21日,香港政府就公开了一份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计划,展开公众咨询。因为超过400亿元的预算引起争议,香港政府将咨询期延长4周,并缩减预算约80亿元,直到最后成文缩减为60亿,然而该计划仍然因立法会反对而流产。
与香港政府受立法会制约的处境不同,亚运余音未了的广州市,却显然在几年内悄然完成了一场鲜为人知却数额巨大的市政建设投入。
800亿账务直指亚运
就在香港政府提交议案的当时,广州正处于亚运倒计时的热闹喧嚣当中。满城的标语口号,面目一新的老城骑楼,同时,流光溢彩的各大地标式建筑已然落成,为亚运开幕式而打造的海心沙正等待四方来客。为尽地主之谊,广州市政府甚至做出亚运期间公共交通免费的创举。报纸、电视全是激昂溢美之词,此前民间由于恼人的市政工程而抱怨的声音消失在一片和谐的气氛当中。
亚运会开幕当天,《人民日报》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广州发展提速十年》为题,刊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答记者问的内容。
然而让广州提速十年的亚运会,却在今年年初遭到质疑。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广州“两会”上,人大代表钟南山最先提出疑问。他通过查资料发现,广州亚运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巨大。“总投资2577亿元,其中广州投资1950多亿元,带来债务2100多亿元。”
当时媒体大量报道指出,近5年来,亚运会投入资金从最早预算的20亿元飙升到现在的2500亿元,其中1900多亿是由广州自己承担。
亚运开支从20个亿增加到千亿以上,是否向人大报告过,是否得到了人大的审核通过?这些钱花在哪些具体项目上?为此,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要求公开亚运账本,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对此作出的解释是,广州并不是负债2100亿元办亚运。他表示,亚运总体预算136亿元,且资金来源于亚组委市场开发、上级补助和亚运城出让净收入,目前实际支付91亿元,未支付45亿元。
然而当记者追问,为迎亚运而提前加速建设的市政项目,市本级投入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数额为1090亿元,这些资金从何而来时,张杰明承认,广州市政府目前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是884亿元。
“通过适度举债推进城市建设是全国各城市的通行做法,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当然举债一定要适度 。”张杰明向媒体解释道,负债是累积下来的,不办亚运也会负债,不是因为办亚运才负债的。
然而,时代周报记者在一份《上海城市发展》刊物上发现了一篇题为《提高城投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章,颇有玄机之处。文章开头提到,“2010年广州要举办亚运会,广州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要集中力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概初步估计需要800亿。”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作者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集团”)总经理卢汝生,其同时兼任市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公室主任。
文中还说道,“2008年春节刚过,市长便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怎么去融资800亿,用好800亿。”
可以说,该文明确指出了如城投集团这样的国有投融资集团的诞生,以及广州近年来上马大量工程的缘由,皆与广州筹备召开2010年亚运会直接相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