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24日发布5月中旬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数据,其中猪肉价格比上期上涨3.3%,叶类蔬菜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部分蔬菜价格上涨高达16.4%。而商务部公布的上周(5月16日至22日)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也小幅上涨。商务部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较前一周环比上涨1.5%,而同比上涨幅度在四成左右;叶菜类蔬菜价格整体回升,大白菜、油菜和生菜分别上涨23%、19.8%和16.7%。
与此同时,根据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892万亩。旱情会否影响粮价,推高通胀?南都记者综合采访发现,鉴于夏粮产量在全年粮食产量中的比重较小,因此目前不需要特别担忧。“猪肉价格的上涨将会带动禽肉牛羊肉价格的上涨,对CPI构成上涨的压力。考虑到猪肉价同比的高点也在6月,因此,今年CPI的涨幅最高点可能也在6月。”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
当前旱情对通胀影响并不大
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多省份干旱以来的系列影响不足以推高通胀水平。一位不愿具名的宏观策略分析师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夏粮的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比重比较小,所以单就夏粮减产对全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来看,不是特别大。“至于秋粮的波动,至少目前无法证实。也不需要特别担心。”
“2004年来,连续7年粮食增产,夏粮占全年粮食生产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1978-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96%,其中有10个年份出现减产(相对上年)。2004-2010年,连续7年粮食增产,2007-2010年,连续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从构成看,夏粮占比不足四分之一,而秋粮占比近年来均超过70%。秋粮能否丰收是关乎全年粮食产量的关键。”宏源证券分析师胡建军亦表示。
光大证券分析师亦认为,目前不需要对南方干旱太过悲观。“目前的南方旱情远远小于1月份的华北干旱。目前南方旱情相比1月份的华北旱情可说是小巫见大巫。1月份,山东菏泽等地的旱情甚至达到了200年1遇,极大地激起了市场对粮价及通胀的担忧。不过,事后来看,之前的担心都有些过度———在几次降水之后,旱情很快就缓解了,没有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通过两次旱情的比较,光大证券认为,目前就认为南方干旱会影响粮食生产乃至通胀还为时尚早。
“结合历史经验以及现实状况,今年的干旱问题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的概率较小。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便出现了由于粮食减产而推升粮价的状况,CPI本身运行也不会受到太多干扰,出台预期外的经济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
CPI涨幅或6月见顶
商务部公布的上周(5月16日至22日)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较前一周环比上涨1.5%,而同比上涨幅度在四成左右。在CPI统计中,食品类约占三分之一的权重,作为主要食品的猪肉,尤其是重要的观察指标。2007年-2008年,全国猪肉价格曾发生长时间持续性上涨,推高了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尽管猪肉价格在5、6月份达到一个小高峰后仍会持续上涨,但考虑到去年6月份后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基数效应,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点仍将在6月出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