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组发现,煤价上涨导致发电厂发电成本高企,浙江一些电厂以检修保养为由 “开三停一”、“停四开三”地规律性停电,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
在融资难、用电紧张、人力成本高企及人民币升值的多重背景下,小企业生存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更令人堪忧。
5月25日,在浙江省为化解小企业融资难举行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推进会上,早报记者获悉,中国银监会以及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上周专程赶赴浙江台州、温州等地实地调研中小企业“倒闭潮”。
“小企业生存环境真的很困难,比2008年还要差,不过关门倒闭的现象目前看来并不普遍。”一位调研参与者向早报记者表示。
这并非一家之言。据财新网报道,5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贸易金融发展研讨会上,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微博)透露,工商联4月份在江浙对中小企业做了调查,企业表示现在比2008年还要难。
温州民间借贷月息达9分
霍建国24日称,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对温州3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企业接近亏损,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反映在信贷方面。
浙江方面已有行动。5月25日当天,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建行浙江省分行、浙江中安担保集团、全球网签署四方协议,共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网上服务平台。
据记者了解,上述平台将分担部分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以部分求解中小企业融资这一老大难问题。
因无法从银行获得持续的资金,温州商人吴志(化名)在去年末关掉其多年经营的体育用品贸易企业,“对我们这种抵押物很少的小企业来说,实际上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
吴志说,他曾发起行业内的小企业以“联保”形式向银行申请过一笔贷款,随着银根越来越紧,“联保”的方式也不奏效了。
某股份制银行浙江分支机构负责人透露,浙江部分商业银行在今年几乎没有新增贷款。据称,一季度浙江银行系统的贷款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
一些银行家已经注意到银根收紧之下中小企业资金链被紧绷的风险。他们说,在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中小企业拖欠贷款或者干脆不还贷款的意愿正在上升,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似乎正在冒头。
“小企业贷款风险是与民间借贷成本正向相关的,我们注意到,民间借贷成本逐步抬头,甚至高过2008年,这是个信号,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也很高了。”一浙江本土银行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民间借贷成本已经超过大多数小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如果银行贷款到期,小企业宁愿不还银行贷款,也不愿借高成本的民间资金来周转。
据报道,在温州,民间借贷成本已经到了月息7-9分左右,部分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00%;这种高息民间借贷基本是在熟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进行。
相比之下,银行的借款成本要低许多,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已从去年的基准利率上浮10%-30%,提高至基准利率上浮70%左右。
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不仅是高企的贷款利率,贷款以外的各种附加成本也压得企业喘不过气。
一企业主昨日为早报记者举了个例子,为从银行获得1100万元的贷款,他不得不满足银行如下条件——月息1分多、开办22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购买300万元的保险。
另一位温州出口企业负责人则表示,以前融资是为发展,眼下融资主要是为维系生存。这位企业负责人正打算“引进一两个董事带点资金进来”,以缓解资金压力。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