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张欣,就没有北汽自主品牌今天蒸蒸日上的局面。”北汽股份公司内部人士对张欣的离职表示惋惜。
虽然对于张欣的离职,北汽集团只简单解释为“因个人原因”。但据记者了解,由于此人的离职已经揭开了北汽管理体系中,最不愿揭开的那一道伤痕。

张欣离职玄机
2008年8月,原南汽MG项目总指挥张欣加盟北汽集团任副总经理,主管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2009年1月,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正式成立,张欣任党委书记、总经理。2010年9月28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欣任股份公司专务副总裁。从时间轴上看,张欣在北汽可谓平步青云,发展的顺风顺水。
“张欣是一个实干家,是北汽新自主品牌乘用车团队的领军人物,”北汽股份内部人士评价,“正是张欣和他带来的老南汽班子组成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大发展的创业团队。”
据了解,张欣加盟北汽时,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只有6个人,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个部门已经发展壮大为9大本部1200余人,其中BC301Z和威旺BC306两款自主车型的市场调研、品牌定位、生产研发均是由这部门完成的。
2011年年初,张欣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汽车在未来5年内将陆续推出20余款全新自主品牌乘用车车型,全面覆盖从A0级到C级轿车、轻重型越野车和交叉型车系列产品线,将在2015年实现产销量70万辆的目标。但就在北汽股份顺义基地奠基后的1个月,张欣选择了离开。
据北汽内部人士透露,张欣离职前,跟随张多年的老南汽核心团队已陆续被调离: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总经办办公室主任被调往广州宝龙(北汽于去年收购的一家汽车企业),秘书则被派往技术部任职。
谈到离职原因,张欣对记者说,“人需要活得快乐,哪里更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对北汽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职业经理人动荡
事实上,张欣离职只是北汽人事震荡的冰山一角。2011年5月中旬,就在北汽集团宣布张欣离职的3天前,北汽发布了关于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的职务变更公告:汪大总将不再担任北汽集团总经理,而出任海外并购等事务的专务总经理,汪大总的职务由北汽控股总经理韩永贵暂代。
对此汪大总仅表示:“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能力。”但从职务变更的角度看,汪大总的角色已从一个北汽的战略决策者,变成战略执行人。
在职的职业经理人亦如履薄冰,日前,某就职于北汽的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外来的人’在北汽做事必须要左右权衡,小心翼翼,难度超乎预期。”
3年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开始了北汽集团的“空降”行动。彼时,北汽自主品牌只有几款外来平台上打造的小众车型,自有研发几近空白。为了改变北汽自主积贫积弱的现状,徐从上汽集团挖来了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的汪大总;又聘请了历任南京依维克总经理、原南汽MG项目总指挥张欣;同时,奇瑞汽车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顾镭,以及曾历任一汽丰田营销副总经理、北汽福田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的董海洋也加盟北汽。
“北汽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我们人才济济。”201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徐和谊表示。
徐和谊在网罗人才上的不遗余力也成为北汽获得快速发展的发动机。
然而,度过了艰苦奋斗的初创期后,这批徐和谊从各大汽车公司挖来的行业精英在加盟北汽后,也开始重新思考事业规划和定位。
多种文化冲突升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