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和学生在小土坡上种青菜

厨房光线太暗,白天做午餐时还得要开灯
中国新闻网讯 幸福,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就是一餐热腾腾的午饭。今年,南宁市委、市政府拿出6700万元为上林、马山、隆安3县义务教育阶段的134007名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其中,隆安县有35048名学生享受到免费营养午餐。
5月11日,记者与隆安县布泉乡中心学校校长李安珍一起,走进了布泉乡兴隆村更新教学点、高峰村古梅教学点、巴香村内行教学点,看到更新教学点、高峰村古梅教学点的厨房都是危旧的老房子,光线暗淡,下雨天漏水,偶尔还有瓦片掉落,如果能帮山区学校的厨房修缮一新,那孩子们将吃得更安全、更营养。
布泉乡兴隆村更新教学点
昔日午餐:上顿留下的冷玉米粥 今日午餐:热腾腾的米饭加炒肉
早上6时,家住布泉乡兴隆村上农屯7岁的一年级学生梁婷就要起床。匆匆吃了奶奶煮的玉米粥,她与村里的钟艳燕等几名孩子结伴,一路小跑上学。
快到学校布泉乡兴隆村更新教学点时,将近到上课时间。以前,每天11时左右放学后,她又是一路小跑回家,午餐便是奶奶早上煮的冷玉米粥。
这样的玉米粥午餐,她吃了3年。5月3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免费营养午餐,结束了梁婷每天中午吃玉米粥的日子。
更新教学点位于更新屯的一个小山脚下,有2间简陋的教室,2名教师,41名学生,其中义务段(一、二年级)学生13名,学前班有28名。
5月11日11时左右,打好饭的孩子们开心地捧着饭盒,跑向教室。当天的午餐是热腾腾的米饭、豆腐炒肉。5个孩子分别围成一桌,你一勺我一勺,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有些甚至把碗边的米粒舔干净,吃到一粒米饭也不剩。吃完饭的孩子,一个个把碗放到简易的讲台上。
36年的危房既是卧室也是厨房
在更新教学点,13个孩子那幸福的午餐是在一间历经36年的黄土泥瓦房里做出来的。
这个光线暗淡,泥土垒成的墙被烟熏黑的房,既是教学点马老师的卧室,也是孩子们的厨房。泥瓦房建于1975年,由于年限已久,已被定为危房。下雨天漏水,偶尔还有瓦片掉落,出太阳时能看到一缕光线射进来。
在实行免费营养午餐后,马老师就在泥瓦房里头搭盖了一个小灶台供孩子们做午餐。而做饭用的柴火,则是课余时间,老师与孩子们到山上捡的。由于光线太暗,就是白天做午餐时,还得点灯。“教育部门几次要求拆除,可我和学生都舍不得拆。”马老师说,如果拆了,就没有地方给孩子们做午餐了,这里怎么说也是个挡风避雨的地方,总比露天强。
布泉乡高峰村古梅教学点
家长赞叹: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 家长行动:轮流到校给孩子做饭
群山环抱的古梅教学点有31名学生,只有一名老师。其中学前班20名,义务段(一、二年级)11名,这里仅有的一间教室破旧而简陋。
5月11日午时,教学点如期迎来了下课铃声,二年级9岁的零以旭等11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来到教室旁一间土砖搭建、破旧的“厨房”。在那里,教学点的许老师以及零以旭的爷爷69岁的零芝惠已给孩子们备好了热腾腾的午餐:骨头粥和青菜。
领到午餐的孩子开心地跑回教室吃,害羞内敛的山里小孩表达高兴的方式就是使劲吃,不浪费一粒米。看着孩子们吃饭的那个劲,零芝惠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他感叹:天下真有免费营养午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