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股票的其他话题……

返回股票……


我收藏的爽吧……


大蓝筹向投行开战 瑞银9元报告惹火利丰

1 大蓝筹向投行开战 瑞银9元报告惹火利丰
DRYADDRYAD2011-05-30 14:07:45 发表
据港媒报道,香港市场最近热闹异常,近日遭投资者狠沽的蓝筹股利丰(494) ,昨日极罕有地发表澄清公告,向日前出报告唱淡该公司的欧资大行瑞银隔空开火!双方主要争论的观点,是瑞银认为在新会计制度下,利丰新收购的项目表现若不达标、收购代价可获得调整时,反而可为集团带来丰厚的非现金账面收益。
利丰认为瑞银在论述这事情上,有 4大不准确的地方。但据悉,瑞银内部对利丰的批评并不同意,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反击举动。上市公司出通告高调反击证券商,这做法相当罕见,以蓝筹股来说更属首次。虽然利丰力陈其观点,但瑞银报告的威力未减,利丰继周四急泻 5%后,昨日早段再下挫 7%,午后跌幅收窄,收报 16.2元,仍跌 2.6%。记者昨日致电撰写该利丰报告的瑞银消费品行业分析员梁裕昌,他对利丰的公告拒绝置评;而瑞银发言人则在截稿前仍未回覆。
不过,昨日有基金经理收到由瑞银发出没有署名的电邮备忘,继续唱淡利丰的基本面:「相信大部份人都已知道利丰『那件事』 (THE story) ,那些不相信会计处理观点的人,这里可再给你们另一些看法。」备忘中强调利丰现时估值非常高昂,而该行日前大削其目标价 45%至「震撼价」9元,就很大部份是由于利丰的经营开支正大幅攀升。
有基金界人士透露,瑞银内部认为利丰的批评有断章取义之嫌,他们报告中所陈述的基本上正确,只是利丰用了另一个角度去演绎。有证券界人士称,利丰与瑞银关系向来正常,纵使瑞银自去年中欧债危机恶化时,已长期建议「沽售」利丰,但利丰亦不会因而对该行抱有偏见:「利丰一向唔 care分析员讲啲乜嘢,你捧佢上天又好, sell佢落地底都好,佢都系唔理你,唔会特别见多你几次。」其实瑞银主要是关注利丰近年在进行收购时,较多採用根据盈利表现来分期支付收购代价的协议 (earn-out) ,在新会计制度下,这些尚未支付的代价,会以「负债」方式来入账,如最后收购回来的项目表现不济,利丰毋须支付那笔金额,这「负债」就会回拨至集团损益表上,列为非现金的盈利。
有外资分析员就指出,瑞银这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他在撰写报告时可能用字较冒险,令人觉得他在暗示「利丰刻意或有能力做靓盘数」,而当中又有一些事实写错了,才触动到利丰的神经。「我觉得用会计入账呢一点来讲利丰的盈利被扭曲,好似有点小题大做,因为上市公司不嬲有好多非现金公平值变动,我哋计估值时都会自动扣晒,只计核心盈利。」但该分析员都认同瑞银的说法,利丰的基本因素在转差,尤其是集团未来会减少进行收购,才令市场降低其估值。至于瑞银报告中提到,「即使收购业务所产生的预期收益现值低于商誉价值,有关商誉仍不须进行减值。」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丁伟铨认为是瑞银理解错误,他估计瑞银的报告主要想指出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利丰的盈利可能会出现变化,但他指这说法有欠全面。
利丰逐点反驳瑞银观点
1) 瑞银:在新会计制度下,当利丰新收购的项目表现不达标、购入代价获得调整时,集团毋须再多支付的金额,将可拨回至损益表上作为盈利,而确认的商誉不须要接受减值测试。利丰:陈述是错误的。商誉在每年有减值迹象出现时,都要进行减值测试。
2) 瑞银:利丰採纳新会计准则,容许集团把毋须额外支付的收购代价转换为盈利。利丰:陈述有误导成份。会计准则不允许管理层酌情将额外的收购代价转换为盈利,如代价的公平值有变动,是需要在损益表中反映出来,但这是集团必须硬性应用的准则,採纳与否并非为管理层的酌情选择。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大蓝筹向投行开战 瑞银9元报告惹火利丰
DRYADDRYAD2011-05-30 14:07:45 发表
3) 瑞银:利和被收购后的首两个月录得 500万美元亏损。利丰:陈述不正确。利和被收购后两个月,为利丰带来 500万美元的除税前溢利,报告所说的 500万美元亏损,其实是利和的物流业务在收购后的核心经营业绩,不代表利和的整体表现。
4) 瑞银:估计利丰在 2011/12/13年度,可分别有 5亿元/ 15亿元/ 25亿元的原本应付收购代价,最后转化为盈利。利丰:截至现时为止,利丰没发现任何状况改变而需要拨回可能要支持的收购代价,不理解瑞银的估算基础。
人物侧写:分析员梁裕昌向来惹火
今次触动到利丰澄清的瑞银消费品行业分析员梁裕昌,主要负责跟踪体育服装、鞋履、百货等零售股份,研究利丰有不短的时间。不过梁裕昌似乎是一名不轻易转軚的分析员,自去年中欧债危机恶化开始,他已长期建议「沽售」利丰,但利丰其后升足半年,他不改初衷,坚持至近月才终见转势。早于去年 6月底,瑞银将利丰评级由中性降至沽售,目标价由 21元降至 16.5元(折算为拆细后的股价.下同) ,当日开市价为 19.175元,即日下跌 8.3%。
曾估 Nike减价拖累体育股
虽然梁裕昌此后维持沽售评级,但利丰升势持续,于今年 1月 24日最高见 25.925元,升幅达 35.2%,沽售建议捱了大半年,股价终于高位回落。梁裕昌除利丰外,最令证券界有印象,是他首次撰写报告指 Nike将会减价打二、三线市场,当时即令体育股纷纷急挫。除利丰外,梁裕昌亦有就其他股份撰写报告,包括恒安国际(1044) 、百丽国际(1880) 、霸王集团(1338) 、李宁(2331) 等,根据本报财经网站《港股王》,梁裕昌擅于唱淡,今年 1月 10日他唱澹恒安,将评级降至中性, 20天后股价跌 15.8%;去年 8月 5日将霸王评级降至沽售,股价即日跌 5%;去年 12月 3日亦将李宁目标价降至 22元,该股之后一个月跌 26%。梁裕昌亦有唱好推介,去年 3月调高百丽目标价至 11.6元, 20天后股价升 11.2%。
梁裕昌简历
现职:瑞银分析员曾任:雷曼兄弟分析员荷银亚洲分析员(非周期性消费股)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