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二次改革以来新股破发率72%,50新股上市3个月后仍破发
破发!将新股风险暴露无遗。
自去年11月新股发行二次改革后,“新股不败”已成往事。自改革起截至今年5月23日,已发行上市的184只新股中,133只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破发率高达72%。184只新股中,有108只上市满3个月——网下申购机构限售开始解禁。有近半新股(50只),上市3个月后的股价仍在发行价之下。国信证券保荐的安居宝最惨,目前市价折价约40%。
三个月的市场考验,足以挤破新股泡沫。破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游戏规则?“定价无标准,机构询价只做参考”
“导致新股破发的现实因素无非是企业发行时本身透支了未来收益,或是企业高成长性遭到质疑,加之市场的环境不尽人意。”一家券商分析师对记者称。
今年截至目前,二级市场并不见有好转,在此情况下发行新股,尤其是高PE新股,无疑是个悲剧。比如4月22日上市的国电清新。国电清新以104.65倍PE创下今年中小板市盈率新高。发行价45元,上市首日跌幅8.29%。截至5月23日,较于发行价已缩水21.58%。
“破发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中介机构定价时是否尽责和公允。”上述分析师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到。
国电清新网下申购时,保荐人海通证券给出59.4-72.6元的估值。事后定出的发行价也不在估值范围内。当时共有76家机构参与报价,报价中位数39元,平均数39.32元。
深圳一位券商投行人士透露:“新股定价参考每类询价机构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最重要的是参考基金公司的,然后跟发行人进行沟通。”
但是,参与国电清新询价的机构报价中位数和平均数既不在海通证券的估值范围,也远低于45元发行价。即使是参考公募基金的报价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38元和39.21元,同样有偏差。
“新股价格到底是如何定出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定价没有具体标准,机构询价只是做个参考,价格和投资者报价偏离不是太离谱就行了。”“每家投行的定价方法不同,就算同家投行不同项目的定价方法也不一样,最终发行价都要和发行人协商。”
新股认购冷遇不断,
庞大1.73倍网下认购
一轮又一轮的破发潮,不仅让散户中招,更有不少机构被“吓破了胆”。
机构投对新股的认可度也大不如从前,这一点可从网下认购倍数反映出来。自去年11月改革近七个月来,新股平均网下认购倍数降至26倍,较改革前7个月的49倍降低了近三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发行价对应的网下认购倍数在30倍以上,才比较合理。”
瑞银证券今年保荐的庞大集团在一级市场遭到冷落,以1.73倍的网下认购倍数创下沪市主板新低,网下配售比例高67%。与去年年底上市的大连港(1.58倍)有得一比。
庞大发行价45元,回到其报价系统,128家机构给出164个报价,中位数为37元,其中基金报价中位数40元,最终初步询价区间在40-47元,仅65个报价落在询价下限(40元)之上,占比不到40%,最终获配仅22家机构,也是今年主板新股中获配机构数最少的。
通常,机构是散户的风向标,机构都不认可,更别说散户。果然,庞大上市首日以23.16%跌幅刷新今年新股首日跌幅纪录。截至5月23日,庞大仍然跌破24%,高出同期上证综指近15个百分点。
今年4月份,有40家第七类询价机构遭除名,市场普遍认为是因为参与积极性不高。事实上,今年来机构不仅参与热情降温,报价也渐趋理性。据统计,在截至5月23日今年的120只新股报价系统中,有近300机构参与报价,报价约10248次,但近55%的报价无效,被挡在申购门外。
回复该发言
新股二次改革以来破发率达72% 28保荐人赚30亿
2 回复:新股二次改革以来破发率达72% 28保荐人赚30亿
全都留给曾经2011-05-31 02:48:36 发表
从七类询价机构来看,公募基金以往高调风格开始转变,今年整体报价无效率达到53%。
而证券公司最喜欢“凑热闹”,无效报价率最高,高达62%。细看券商的报价不难发现,一些业务受限的小券商非常活跃,靠自营打天下。典型的有国都、江海、渤海、中天和广州证券,它们打的是规模战术,几乎每只新股的报价系统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但不得不说江海证券的谨慎打新风格,158次报价中无效占八成,并多次给出最低价。相反渤海证券报价却毫不吝啬,给予万昌科技等7只新股最高报价。
打新机构浮亏31亿,保荐人赚30亿
如果说单看上市首日表现不能说明什么,那三个月足以验证是否存在泡沫。
自去年二次改革以来,184只新股中50只上市后3个月股价仍在发行价之下,将170家机构套牢。如果解禁后仓位未变,那么170机构打新共计浮亏高达31亿元。
与此同时,背后的50个发行人和28家保荐机构却赚得盆满钵满,共募集666亿元,超募378亿元,保荐承销费30亿元。
七类询价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仅从3个月解今日看,公募基金受伤最深,合计浮亏6亿元,其次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分别浮亏4亿元和3亿元。
公募基金中易方达被套得最惨,在10只新股解禁时浮亏1.2亿元,这主要是拜沪市高价股华锐风电所赐。当初其旗下6只产品参与华锐风电报价,5只报价落在初步询价(80元)下限之上并获配。华锐风电是今年第一批新股,首日便遭滑铁卢,截至5月23日仍跌破发行价32%。
国都证券成为券商中的重亏者,在14只新股解禁时浮亏5994万元。
国都证券因为申购东方铁塔而损失惨重。其当初仅以40.11元的报价(仅高出发行价0.62元)获得配售。怎知,东方铁塔自今年上市后一个月便跌破发行价,截至5月23日仍跌26%。
保险类机构当中,太平洋资管最“冲动”,其在华锐风电、骅威股份等5只新股解禁日时浮亏1.2亿元。
本期理财周报新股机构打新专题,选择今年发行上市10只新股(首日、3个月解禁日及目前均破发且PE过70倍),聚焦新股询价、定价、申购等环节,客观剖析之间的利益链条。
回复该发言
而证券公司最喜欢“凑热闹”,无效报价率最高,高达62%。细看券商的报价不难发现,一些业务受限的小券商非常活跃,靠自营打天下。典型的有国都、江海、渤海、中天和广州证券,它们打的是规模战术,几乎每只新股的报价系统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但不得不说江海证券的谨慎打新风格,158次报价中无效占八成,并多次给出最低价。相反渤海证券报价却毫不吝啬,给予万昌科技等7只新股最高报价。
打新机构浮亏31亿,保荐人赚30亿
如果说单看上市首日表现不能说明什么,那三个月足以验证是否存在泡沫。
自去年二次改革以来,184只新股中50只上市后3个月股价仍在发行价之下,将170家机构套牢。如果解禁后仓位未变,那么170机构打新共计浮亏高达31亿元。
与此同时,背后的50个发行人和28家保荐机构却赚得盆满钵满,共募集666亿元,超募378亿元,保荐承销费30亿元。
七类询价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仅从3个月解今日看,公募基金受伤最深,合计浮亏6亿元,其次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分别浮亏4亿元和3亿元。
公募基金中易方达被套得最惨,在10只新股解禁时浮亏1.2亿元,这主要是拜沪市高价股华锐风电所赐。当初其旗下6只产品参与华锐风电报价,5只报价落在初步询价(80元)下限之上并获配。华锐风电是今年第一批新股,首日便遭滑铁卢,截至5月23日仍跌破发行价32%。
国都证券成为券商中的重亏者,在14只新股解禁时浮亏5994万元。
国都证券因为申购东方铁塔而损失惨重。其当初仅以40.11元的报价(仅高出发行价0.62元)获得配售。怎知,东方铁塔自今年上市后一个月便跌破发行价,截至5月23日仍跌26%。
保险类机构当中,太平洋资管最“冲动”,其在华锐风电、骅威股份等5只新股解禁日时浮亏1.2亿元。
本期理财周报新股机构打新专题,选择今年发行上市10只新股(首日、3个月解禁日及目前均破发且PE过70倍),聚焦新股询价、定价、申购等环节,客观剖析之间的利益链条。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