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陕西洋县廉租房一次征收30年租金调查

1 陕西洋县廉租房一次征收30年租金调查
飞车2011-05-31 03:35:54 发表
这个5月,陕西洋县房管局党支部副书记李志军日子很难过。
5月27日,当他向本报记者回想起几天前办公室里发生的一幕幕,仍心有余悸。当时“前来问罪”的群众心情激动,有的人还说了难听的话。
起因是,洋县房管局要求廉租房租户必须一次性交纳30年租金,方可入住廉租房,部分群众不满这样的做法,表示无力一次性付清。事情被当地媒体曝光后,洋县紧急叫停了这一做法。
李志军介绍说,“5月23日下午六点前,我们已经清退了最后一笔定金,现在县里正在商议新的方案,新方案一定要按照国家政策来,不能再错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导致洋县出此“奇招”的原因是保障房建设资金紧张。一位房管局工作人员向本报诉苦,作为贫困县的洋县财政很困难,而保障房又是上头下的死命令,无奈只好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想方设法搞好保障房建设,“摸着石头过河,刚迈出去一步,就犯了错误,现在我们都诚惶诚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央和地方对于基层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缺口程度,看法不一;住建部认为缺口不大,而基层仍然叫渴,一些融资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就更是如此。
显然,对于地方廉租房的建设,无论资金还是政策层面,都需要更加细化和区别化的指导政策。
陕西洋县廉租房一次征收30年租金调查
5月中旬,当洋县廉租房的30年租金一次性交齐的“新鲜”做法被曝光,舆论一下炸开了锅。
按照住建部2007年底下发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廉租房由政府推动建设,并进行严格的“进门”资质审核,让住房确有困难者优先承租;再每年一次进行资质的再审核、确认,动态调整。
按照通常做法,入了廉租房门槛的租户们,租金可以按照三月、半年或者以一年为期限交付,大家惟独没有听过的是要一下子交出“30年”房租。
又由于保障房项目由政府主导推出,此间一度有人调侃,难道洋县要成为现实版的鹅城?
此语源出不久前热映的电影《让子弹飞》,当中有句“鹅城的税收已经收到90年以后”,被引为笑谈。
但这对洋县的群众们却不是笑话。采访中租户老张直言,能申请廉租房的都是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的家庭,一次性交纳30年租金,一下子拿出数万元,“这样变了味的廉租房,谁住得起?”
老张算了一笔账。以当地一套50平米的三层楼廉租房为例,按照洋县政府核定,廉租房租金每平米2.5元,这套廉租房年租金大约为1700元,30年租金5万余元,再加上其他杂项费用,要住廉租房,一下子得交6万元。
和老张一样, 多数抽中的家庭,一筹莫展。最后, 仅有117户预交了1万元定金,约定后续筹钱;有8户家庭将6万元一次性付清。
这8户中有居民向本报记者介绍,仔细算过账,30年的租金一次付清是有好处的,物价一直在涨,租金一次付,可以回避物价上涨。这位租户也指出,从管理者的角度,一次收齐租金可能免去日后的麻烦。
但这种看法只是当地的极少数派。
多数群众为筹资抓耳挠腮,东借西凑,仍然凑不齐。当这个愿望都行不通时,他们有些绝望,于是就出现了部分人齐聚房管局的场面。
他们中一些人担心,如果钱始终凑不出来,这廉租房的资格还是他们的么?面对不断高涨的房价,买不起房的租户们很无奈。
当然,采访中洋县房管部门有工作人员也确实承认,如果按此租期“买断”方式实施,就无法对廉租房住户进行动态管理,房管部门因而失去了租户动态调整的控制权,和住建部的政策也不太吻合。
按照住建部有关规定,主管部门应当按户建立廉租住房档案,并定期走访、抽查,“由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不符合条件的廉租房住户要按要求退出”。
上述工作人员颇有些懊悔地表示,“如果是以群众自愿的方式交,也许会好一些。”
资金之困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陕西洋县廉租房一次征收30年租金调查
飞车2011-05-31 03:35:54 发表
那么,洋县房管部门缘何还要继续自己都觉得有些荒唐的政策呢?按照他们的说法,资金的困难是主因。
据本报了解,洋县目前共有两个廉租房项目,分别是南环路项目和长乐苑小区,首次配租共有180套房源。
据洋县房管局介绍,其中南环路廉租房建筑面积5250多平方米,是2008年汉中市下达的建设任务。中央下拨补助资金147万元,省财政下拨80万元,县财政配套129.4万元,合计356.4万元。该项目建成后,近一年时间未能交付使用,原因是拖欠地价款和工程款;按1331元/平方米计算,资金缺口约402万元;另长乐苑2栋廉租房共5610平方米,建设资金缺口约400万元。
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2008年至2010年,洋县需建设廉租房4.3万平方米,今年要建设3.5万平方米,共1400套房屋。目前单长乐苑小区还有近2000多平方米在建中,县上配套资金需3850万元。
而这还是扣除了中央和省、市拨付资金后留下的缺口,因此洋县只能自行消化。
李志军告诉记者,县政府当初之所以决定向每户一次性收取30年租金,主要是由于资金非常紧张,根本无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廉租房建设配套资金;而如果向租户一次性收取30年的房租,180套廉租房收回的资金约977万元,恰好可补足当时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
数据显示,洋县财政确实比较困难。2006年时,洋县全县财政总收入只有5821万元。
一位在洋县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回忆说,2006年时,他的工资甚至难以正常发放,直到近两年洋县开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后,洋县的财政收入才逐渐好转起来。
李志军说,由于财政困难,为了节约廉租房建设资金,洋县廉租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想尽一切办法,从招标之始,就动员企业,“能省的地方都省了”。
但偏偏洋县的建筑成本并不低。据了解,受汶川地震影响,洋县属于灾后重建区域,建筑有抗震设防的专门要求,建筑成本比普通建筑成本高;与此同时,人工成本也在提高,“过去30块钱可以雇一个工人,但现在80块钱也很难请一个建筑工人”。
“国家下拨的钱,我们不是贪污了,都实实在在地用到了廉租房建设上,(一次性收取30年租金)这么做,完全是逼不得已。”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房管局工作人员感到冤枉。
即便洋县财政困难,但仍然背负着很重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洋县所属的汉中市,共辖十县一区,包括洋县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南郑等4个省级贫困县。
即便如此,汉中市制定的“十二五保障性住房规划”任务仍不轻松。“十二五”期间,汉中市下了死命令,要通过新建、购买、改建、租赁等方式,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167635套1405.18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6866户。其中就包括新增廉租住房18635套93.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5000套36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8000套292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66000套660万平方米。
这些密密麻麻的指标数据被层层分解到各县。
解决之道
那究竟基层保障房资金是否充足?地方政府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房资金来源模式,成为问题关键。
在中央层面,据财政部公开数据,财政部此前下拨2011年第三批中央补助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80亿元, 并对中西部资金有所倾斜;中央补助投资对甘肃、四川、云南及青海四省廉租住房项目更是大幅提高到800元/平方米的标准,比中部地区高了一倍。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也表示,保障房的资金缺口并不大。
然而,保障房建设中,基层仍然喊“渴”。李志军告诉记者,目前基层最大的困惑是廉租房相关管理办法的执行标准过于宽泛,目前当地的经适房不缺资金来源,但廉租房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陕西洋县廉租房一次征收30年租金调查
飞车2011-05-31 03:35:54 发表
按照《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定,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可以包括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等多种途径,但现实中,贷款很难,“银行也要看是否能还得起才贷。”李志军说。他介绍,洋县尚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房地产也欠发达,无法依赖土地财政,更没有企业愿意捐助。
他也听闻了一些各地探索的不同筹资渠道。例如,陕西本省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公司,筹措资金支持财政困难市县建设保障性住房;湖南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融资贷款合作协议。
但这种种融资方法,都似乎离洋县很遥远。贫困的洋县仍然只能依靠财政收入来解决廉租房建设。
李志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县里决定将新增财政收入主要投入于廉租房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而汉中市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长崔庆祥5月30日也向本报记者透露,汉中近日将下发2.5亿配套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其中1亿补贴市里,1.5亿补贴区县,具体按照各县的建设规模分配资金。
他也认为洋县的做法有欠妥之处,“方法太简单,太着急了,县里已经马上整改了”。但追加的财政投入资金,能否成为解决长期问题的关键,还待观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亦有一些地方开始探讨“共有产权”的保障房建设模式。李志军也关注到类似做法。他介绍,在甘肃临夏市,承租人先交一部分钱购廉租房70%产权,然后再交少量房租,继续居住;居住满5年的,可以申请购买完全产权,“但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有群众提出异议”。李志军说。
据了解,根据规定,我国廉租房“只租不售”,目前,中央政府和住建部门都未表态,是否提倡共有产权模式。
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2008年至2010年,洋县需建设廉租房4.3万平方米,今年要建设3.5万平方米,共1400套房屋。目前单长乐苑小区还有近2000多平方米在建中,县上配套资金需3850万元。
而这还是扣除了中央和省、市拨付资金后留下的缺口,因此洋县只能自行消化。
李志军告诉记者,县政府当初之所以决定向每户一次性收取30年租金,主要是由于资金非常紧张,根本无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廉租房建设配套资金;而如果向租户一次性收取30年的房租,180套廉租房收回的资金约977万元,恰好可补足当时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
数据显示,洋县财政确实比较困难。2006年时,洋县全县财政总收入只有5821万元。
一位在洋县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回忆说,2006年时,他的工资甚至难以正常发放,直到近两年洋县开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后,洋县的财政收入才逐渐好转起来。
李志军说,由于财政困难,为了节约廉租房建设资金,洋县廉租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想尽一切办法,从招标之始,就动员企业,“能省的地方都省了”。
但偏偏洋县的建筑成本并不低。据了解,受汶川地震影响,洋县属于灾后重建区域,建筑有抗震设防的专门要求,建筑成本比普通建筑成本高;与此同时,人工成本也在提高,“过去30块钱可以雇一个工人,但现在80块钱也很难请一个建筑工人”。
“国家下拨的钱,我们不是贪污了,都实实在在地用到了廉租房建设上,(一次性收取30年租金)这么做,完全是逼不得已。”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房管局工作人员感到冤枉。
即便洋县财政困难,但仍然背负着很重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洋县所属的汉中市,共辖十县一区,包括洋县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南郑等4个省级贫困县。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陕西洋县廉租房一次征收30年租金调查
飞车2011-05-31 03:35:54 发表
即便如此,汉中市制定的“十二五保障性住房规划”任务仍不轻松。“十二五”期间,汉中市下了死命令,要通过新建、购买、改建、租赁等方式,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167635套1405.18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6866户。其中就包括新增廉租住房18635套93.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5000套36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8000套292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66000套660万平方米。
这些密密麻麻的指标数据被层层分解到各县。
解决之道
那究竟基层保障房资金是否充足?地方政府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房资金来源模式,成为问题关键。
在中央层面,据财政部公开数据,财政部此前下拨2011年第三批中央补助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80亿元, 并对中西部资金有所倾斜;中央补助投资对甘肃、四川、云南及青海四省廉租住房项目更是大幅提高到800元/平方米的标准,比中部地区高了一倍。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也表示,保障房的资金缺口并不大。
然而,保障房建设中,基层仍然喊“渴”。李志军告诉记者,目前基层最大的困惑是廉租房相关管理办法的执行标准过于宽泛,目前当地的经适房不缺资金来源,但廉租房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按照《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定,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可以包括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等多种途径,但现实中,贷款很难,“银行也要看是否能还得起才贷。”李志军说。他介绍,洋县尚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房地产也欠发达,无法依赖土地财政,更没有企业愿意捐助。
他也听闻了一些各地探索的不同筹资渠道。例如,陕西本省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公司,筹措资金支持财政困难市县建设保障性住房;湖南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融资贷款合作协议。
但这种种融资方法,都似乎离洋县很遥远。贫困的洋县仍然只能依靠财政收入来解决廉租房建设。
李志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县里决定将新增财政收入主要投入于廉租房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而汉中市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长崔庆祥5月30日也向本报记者透露,汉中近日将下发2.5亿配套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其中1亿补贴市里,1.5亿补贴区县,具体按照各县的建设规模分配资金。
他也认为洋县的做法有欠妥之处,“方法太简单,太着急了,县里已经马上整改了”。但追加的财政投入资金,能否成为解决长期问题的关键,还待观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亦有一些地方开始探讨“共有产权”的保障房建设模式。李志军也关注到类似做法。他介绍,在甘肃临夏市,承租人先交一部分钱购廉租房70%产权,然后再交少量房租,继续居住;居住满5年的,可以申请购买完全产权,“但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有群众提出异议”。李志军说。
据了解,根据规定,我国廉租房“只租不售”,目前,中央政府和住建部门都未表态,是否提倡共有产权模式。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