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招生计划,并不是招生任务。”5月17日,河北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不久前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说:“完成情况不奖不罚。”
与《通知》一同下发的,还有《2011年度分省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在这张表格里,31个省(市、区)的指导性招生计划数字一目了然。
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指导性计划招生一共为820万人,河北省44.5万人。
对河北而言,2010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与2011年基本相当。
2010年,河北全省参加中考的考生为70万人,其中选择升入普通高中的达45万人。
“没升入普通高中的只有25万人,即使这些考生一个不落都上中职学校,与下达的全省招生计划还整整差了20万人。”有专家指出,实际上没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很多都选择出外打工、参加工作等。
为此,有人直言不讳地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指出:“虚高”的招生计划数字,严重脱离实际,中职教育发展中遭遇的一些问题根源也在此。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每年为各省制定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始自2005年。也是在那一年,中职学校开始扩招。
“当时,一方面急需有技术的蓝领工人,同时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为此国家力图通过扩招来调整教育结构,“使中职教育的规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达到1∶1,甚至要高于1∶1。”
2004年河北省中职学校招生27万人。2005年扩招当年,该省138.4万初中毕业生中有40万人进入中职学校。“在扩招的推动下,到2007年,‘职’‘普’比例基本持平。”而此后,招生计划稳步增长,而初中毕业生却在逐年减少。
2009年,教育部给河北省下达了42万的中职招生任务,比2005年增加2万。但全省初中毕业生数已由2005年的138.4万人下降到101.0万人。
同时,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中职招生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据统计,2009年,在初中毕业生人数下降的同时,河北省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却由2005年的64.6%提高到81.7%。
为了扩大学校招生,完成招生计划,记者了解到,一些省份的中等职业学校只得积极拓宽招生面向和招生渠道,通过送教下乡、送教下厂、送教下社区等形式,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等劳动者。
2009年7月,河北省在全省推进送教下乡,实施“双带头人”(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记者注)培养工程,将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招生对象扩展到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45周岁以下青壮年农民。当年试点招生10万人,2010年又招生8万余人。
“没有这部分生源,招生计划是不可能完成的。”河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评论说。
尽管教育部对于完不成招生计划“不奖不罚”,但各级教育部门对此依然深感压力。
今年下发的《通知》中就强调: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低于45%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同时,《通知》还要求,招生录取期间(7月10日~11月10日),坚持每月两次定期报告招生工作进展情况的制度。
为了保证招生规模,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每年下达给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同时也被向下逐级分解。
“招生计划能管学校招生,可管不了学生报考啊。”河北省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副校长孙勇(化名)告诉记者,面对“数字压力”,为了保证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尽可能地到当地中职学校就读,该县的教育主管部门不仅给中职学校下了计划,甚至各初中也分解了任务。“我们到各初中去招生,初中老师也想方设法往这儿送”。
回复该发言
虚高的中职招生计划
2 回复:虚高的中职招生计划
wangdaotonga2011-05-31 04:18:41 发表
而据河北省教育部门估计,今年该省中考考生比2011年将进一步减少,无疑中职学校完成招生计划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招生心切”催生数字泡沫
今后,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区的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县45个乡镇无法升入普通高中学校或不愿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可“零门槛”就读中职学校。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近日提出:山区45个乡镇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可全部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立水告诉记者,此举帮助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是为了缓解中职学校招生难。
有专家指出,国家对中职教育扶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除了为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还实施免学费。但招生难依然困扰中职学校。
“三个年级在校生也不过几十人。”5月16日,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校长王骁(化名)才最终透露了他所在的县级职教中心的实情。
记者采访时,整座校园看起来干净而整洁,却明显少了些人气。下午4时,校园里难觅学生身影。
王骁告诉记者,外边看起来漂亮的教学楼,由于无力维修,其实上下水早已坏掉不能使用,校园里甚至没有锅炉房。
最少的时候,一个年级不足1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甚至只给四五个孩子上课。”这位任教多年的校长不禁感叹,“我感觉这简直是对老师的侮辱。”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招生计划,一边是逐年减少的生源。身处夹缝中的中职学校难免“招生心切”。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也就100人左右。”邢台市某县职教中心工作人员姜斌(化名)告诉记者,但在2010年10月,为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该职教中心临时组织“送教下乡”学员、短期培训班学员冒充全日制在校生,应付检查。
记者了解到,要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达2000人以上”。
姜斌告诉记者,尽管有关部门投资为学校建了新的图书室和微机室。但该职教中心2005年后,随着生源减少,在校生人数直线下降,“从最多时候的1000多人,到2007年前后只剩下四五百人,现在三个专业也就100多人。”
为了凑齐2000人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学校为“冒充者”甚至提供了路费等费用。
一名“冒充者”告诉记者,他们之前配合学校拍摄了关于开学典礼的电视片;检查前一天,学校老师还给他们做了如何应付检查的“培训”。
“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学生,学校甚至没有这么多上课教师,还专门通过教育局到县里的一所初中借了几十名教师。” 姜斌说。
“很多中职学校虚报在校生人数,有时目的并不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给学生的有关资金。”姜斌告诉记者,其目的主要是使“在校生”数量达到相关标准,从而得以申请省级、国家级重点,甚至国家级示范校,“从而获得争取国家扶持的更多机会”。
为此,有专家提醒,在招生的巨大压力下,中职教育须严防数字泡沫。
规模“硬杠杠”凸显“求大”倾向
“早在去年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发布后,我们就按照新标准对全市73所公办和行业办中职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5月18日,石家庄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姚雨红告诉记者。
在石家庄教育局近日公布的检查评估结果中,记者注意到:33所学校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具备办学资质;27所学校,因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条件较差,需要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3年,3年后仍不达标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还有13所学校则被取消了招生资格。
石家庄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对民办中职学校石家庄市教育局也在“拿方案”。
回复该发言
“招生心切”催生数字泡沫
今后,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区的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6县45个乡镇无法升入普通高中学校或不愿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可“零门槛”就读中职学校。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近日提出:山区45个乡镇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可全部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立水告诉记者,此举帮助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是为了缓解中职学校招生难。
有专家指出,国家对中职教育扶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除了为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还实施免学费。但招生难依然困扰中职学校。
“三个年级在校生也不过几十人。”5月16日,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校长王骁(化名)才最终透露了他所在的县级职教中心的实情。
记者采访时,整座校园看起来干净而整洁,却明显少了些人气。下午4时,校园里难觅学生身影。
王骁告诉记者,外边看起来漂亮的教学楼,由于无力维修,其实上下水早已坏掉不能使用,校园里甚至没有锅炉房。
最少的时候,一个年级不足1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甚至只给四五个孩子上课。”这位任教多年的校长不禁感叹,“我感觉这简直是对老师的侮辱。”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招生计划,一边是逐年减少的生源。身处夹缝中的中职学校难免“招生心切”。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也就100人左右。”邢台市某县职教中心工作人员姜斌(化名)告诉记者,但在2010年10月,为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该职教中心临时组织“送教下乡”学员、短期培训班学员冒充全日制在校生,应付检查。
记者了解到,要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达2000人以上”。
姜斌告诉记者,尽管有关部门投资为学校建了新的图书室和微机室。但该职教中心2005年后,随着生源减少,在校生人数直线下降,“从最多时候的1000多人,到2007年前后只剩下四五百人,现在三个专业也就100多人。”
为了凑齐2000人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学校为“冒充者”甚至提供了路费等费用。
一名“冒充者”告诉记者,他们之前配合学校拍摄了关于开学典礼的电视片;检查前一天,学校老师还给他们做了如何应付检查的“培训”。
“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学生,学校甚至没有这么多上课教师,还专门通过教育局到县里的一所初中借了几十名教师。” 姜斌说。
“很多中职学校虚报在校生人数,有时目的并不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给学生的有关资金。”姜斌告诉记者,其目的主要是使“在校生”数量达到相关标准,从而得以申请省级、国家级重点,甚至国家级示范校,“从而获得争取国家扶持的更多机会”。
为此,有专家提醒,在招生的巨大压力下,中职教育须严防数字泡沫。
规模“硬杠杠”凸显“求大”倾向
“早在去年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发布后,我们就按照新标准对全市73所公办和行业办中职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5月18日,石家庄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姚雨红告诉记者。
在石家庄教育局近日公布的检查评估结果中,记者注意到:33所学校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具备办学资质;27所学校,因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条件较差,需要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3年,3年后仍不达标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还有13所学校则被取消了招生资格。
石家庄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对民办中职学校石家庄市教育局也在“拿方案”。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虚高的中职招生计划
wangdaotonga2011-05-31 04:18:41 发表
“13家学校被取消招生资格,在石家庄还是头一回。”一位中职学校校长对此评论说。姚雨红则告诉记者,其实13所学校中大部分本身已处于停办状态,“办不下去了”。
有专家指出,我国中职学校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节点。“2010年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而上一个标准还是1990年前后制定颁布的。”他认为,新《标准》中对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扩招发展,如今已处于“调整升级”阶段。
在李立水看来,中职学校调整升级是客观需要。由于各地频现“用工荒”,导致人力资源价格上涨。一些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纷纷采用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从而也在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调整升级,以适应企业需求。
“中职学校的调整升级应以提高质量为主。”有业内人士指出,而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标准中,“求大”倾向依然明显。
记者了解到,中职学校省级、国家级重点和国家级示范校对于申报学校在校生人数均有明确要求。比如:在校生达到1200人,才是合格中职学校;达到1500人,才能申报省级重点;达到2000人以上,是国家级重点的底线;要想参评国家级示范校,更是要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原则上达5000人以上(新疆、西藏除外)。
这样的“硬杠杠”,使一些有特色而规模不够大的中职学校在“调整升级”中处于劣势。
“办职业教育是很费钱的。”石家庄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感叹说,从国外办学经验来看,办中职学校所需经费应是办普通高中的3倍。
“经费问题无疑是令时下中职学校办学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孙勇也介绍说,他所在的县级职教中心有限的资金仅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根本不敢奢望投钱办实训基地等。
成为各级重点,无疑关乎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进入国家重点学校的名单,才有资格申报一些国家项目,等于进入了国家扶持圈。”他比喻说,“就像司机开车要先考驾照。”
“在我们看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可谓扶强不扶弱。”他解释说,只有达到国家重点,才可能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达到省级重点,则对应有省里的支持。“是重点,不一定有扶持;如果不是,肯定没扶持。”而扶持主要集中在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方面。“比如实训基地建设,给钱、买设备,再比如教师培训。”孙勇补充说,“都是中职学校急需的”。
“调整升级中,可千万别让‘求大’成为制约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绊马索’。”对此,这位基层中职学校校长可谓忧心忡忡。
上中职成为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
自1999年中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普通高中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中职教育则受到了空前巨大的挑战。为此,国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相当力度的扶持性政策和措施。面对政府的种种优惠政策,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选择中职的意愿如何?他们的实际教育选择又怎么样?是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分流意愿和实际教育选择?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罗朴尚、魏建国三位年轻的学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西部某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初中学校,对2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和跟踪调查,调查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在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农村初中生的分流意向、教育选择及影响因素——来自西部某省41个贫困县的证据》的专题研究报告中,介绍了若干有参考价值的发现。
发现一: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中职教育在西部农村学生眼里的价值仍然不高。
回复该发言
有专家指出,我国中职学校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节点。“2010年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而上一个标准还是1990年前后制定颁布的。”他认为,新《标准》中对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扩招发展,如今已处于“调整升级”阶段。
在李立水看来,中职学校调整升级是客观需要。由于各地频现“用工荒”,导致人力资源价格上涨。一些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纷纷采用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从而也在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调整升级,以适应企业需求。
“中职学校的调整升级应以提高质量为主。”有业内人士指出,而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标准中,“求大”倾向依然明显。
记者了解到,中职学校省级、国家级重点和国家级示范校对于申报学校在校生人数均有明确要求。比如:在校生达到1200人,才是合格中职学校;达到1500人,才能申报省级重点;达到2000人以上,是国家级重点的底线;要想参评国家级示范校,更是要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原则上达5000人以上(新疆、西藏除外)。
这样的“硬杠杠”,使一些有特色而规模不够大的中职学校在“调整升级”中处于劣势。
“办职业教育是很费钱的。”石家庄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感叹说,从国外办学经验来看,办中职学校所需经费应是办普通高中的3倍。
“经费问题无疑是令时下中职学校办学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孙勇也介绍说,他所在的县级职教中心有限的资金仅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根本不敢奢望投钱办实训基地等。
成为各级重点,无疑关乎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进入国家重点学校的名单,才有资格申报一些国家项目,等于进入了国家扶持圈。”他比喻说,“就像司机开车要先考驾照。”
“在我们看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可谓扶强不扶弱。”他解释说,只有达到国家重点,才可能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达到省级重点,则对应有省里的支持。“是重点,不一定有扶持;如果不是,肯定没扶持。”而扶持主要集中在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方面。“比如实训基地建设,给钱、买设备,再比如教师培训。”孙勇补充说,“都是中职学校急需的”。
“调整升级中,可千万别让‘求大’成为制约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绊马索’。”对此,这位基层中职学校校长可谓忧心忡忡。
上中职成为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
自1999年中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普通高中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中职教育则受到了空前巨大的挑战。为此,国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相当力度的扶持性政策和措施。面对政府的种种优惠政策,初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选择中职的意愿如何?他们的实际教育选择又怎么样?是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分流意愿和实际教育选择?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罗朴尚、魏建国三位年轻的学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西部某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初中学校,对2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和跟踪调查,调查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在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农村初中生的分流意向、教育选择及影响因素——来自西部某省41个贫困县的证据》的专题研究报告中,介绍了若干有参考价值的发现。
发现一: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中职教育在西部农村学生眼里的价值仍然不高。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虚高的中职招生计划
wangdaotonga2011-05-31 04:18:41 发表
在接受调查的2216名学生中,就教育分流意向来看,只有二成左右(22.7%)的学生初中后打算上中职,而有七成(70.3%)的学生打算“上普通高中”;还有不到一成(7.1%)的学生表示初中后不再继续上学。从最终的实际教育选择结果来看,只有四分之一(25%)的学生上了中职,有四成(41.9%)的学生上了普通高中,近二成的学生处于打工(14.3%)或辍学(5%)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13.8%的学生仍在校复读,目的是为了在下一年考入普通高中。
将学生的教育分流意向和实际教育选择时的结果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较大。只有不到一半的(49%)学生的分流意向与实际教育选择一致。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的最终去向并没有体现本人的初衷。
原本打算初中以后上普通高中的1557名学生中,只有836名(53.7%)如愿以偿,进入了高中的大门;而有316名(20.3%)被分流去了中职。还有199名(13.8%)选择复读,准备下一年再考高中。意愿和最终结果的差异表明,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梦想被阻止或中断。
上中职似乎成了学生最不情愿、最摇摆不定的选择。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打算“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样本中也出现了分化,只有37.1%的人实际上了中职,而30.7%的人选择了辍学或打工的生涯。
发现二:影响学生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学习成绩和家庭收入水平,而不是助学政策导向。
影响学生教育分流意向有户口类型、家庭规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国家政策的知晓度等诸多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分流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和家庭收入水平,国家助学政策的信息对他们实际的教育选择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个人学习成绩的好与差,是学生在作分流选择时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型,以中考成绩或学生自报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来测定,这一结论都成立。这意味着,成绩越好的学生越有可能打算并实际上高中,而较少选择上中职或打工。
影响学生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它对个人的分流意向影响不大,但对学生的实际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学生越有可能选择普通高中,而不会去选择上中职。
基于来自学校一线的调查和各种数据的科学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但中职教育在西部农村初中生中并不受青睐,绝大多数学生的升学意愿是普通高中而非中职。因为前者可通往高等教育之路,而后者多是无奈的选择,学习成绩不好以及家庭经济困难是这些学生打算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
从学生个人意愿中直接获得的这些重要发现,使学者们对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比例大体相当(即普职比1:1)”这一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认为,通过减免学费的措施来吸引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选择中职教育的政策对社会分层、教育机会的代际传递以及社会公平的影响和意义都需要评估并加强进一步研究。
“虚胖”只会毁掉中职教育前途
一边是客观存在的生源减少,一边是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上中职学校。要想完成教育部门下达的高压招生指标,很多人只好耍起了“花招”。
耍花招的会有各个环节,比如中职学校上演招生大战,虚报数字;初中老师不管学生情愿不情愿,帮忙生拉硬拽;教育部门官员坐在办公室里不管能与不能,凭空捏造数据。这样的例子在媒体上时有披露。
中职教育招生的“虚高”直接后果导致中职教育的“虚胖”。人的“虚胖”会带来生命的威胁,而教育的“虚胖”只会害了孩子,毁了民族和国家。
回复该发言
将学生的教育分流意向和实际教育选择时的结果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较大。只有不到一半的(49%)学生的分流意向与实际教育选择一致。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的最终去向并没有体现本人的初衷。
原本打算初中以后上普通高中的1557名学生中,只有836名(53.7%)如愿以偿,进入了高中的大门;而有316名(20.3%)被分流去了中职。还有199名(13.8%)选择复读,准备下一年再考高中。意愿和最终结果的差异表明,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梦想被阻止或中断。
上中职似乎成了学生最不情愿、最摇摆不定的选择。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打算“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样本中也出现了分化,只有37.1%的人实际上了中职,而30.7%的人选择了辍学或打工的生涯。
发现二:影响学生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学习成绩和家庭收入水平,而不是助学政策导向。
影响学生教育分流意向有户口类型、家庭规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国家政策的知晓度等诸多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分流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和家庭收入水平,国家助学政策的信息对他们实际的教育选择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个人学习成绩的好与差,是学生在作分流选择时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型,以中考成绩或学生自报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来测定,这一结论都成立。这意味着,成绩越好的学生越有可能打算并实际上高中,而较少选择上中职或打工。
影响学生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它对个人的分流意向影响不大,但对学生的实际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学生越有可能选择普通高中,而不会去选择上中职。
基于来自学校一线的调查和各种数据的科学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但中职教育在西部农村初中生中并不受青睐,绝大多数学生的升学意愿是普通高中而非中职。因为前者可通往高等教育之路,而后者多是无奈的选择,学习成绩不好以及家庭经济困难是这些学生打算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
从学生个人意愿中直接获得的这些重要发现,使学者们对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比例大体相当(即普职比1:1)”这一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认为,通过减免学费的措施来吸引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选择中职教育的政策对社会分层、教育机会的代际传递以及社会公平的影响和意义都需要评估并加强进一步研究。
“虚胖”只会毁掉中职教育前途
一边是客观存在的生源减少,一边是学生和家长不愿意选择上中职学校。要想完成教育部门下达的高压招生指标,很多人只好耍起了“花招”。
耍花招的会有各个环节,比如中职学校上演招生大战,虚报数字;初中老师不管学生情愿不情愿,帮忙生拉硬拽;教育部门官员坐在办公室里不管能与不能,凭空捏造数据。这样的例子在媒体上时有披露。
中职教育招生的“虚高”直接后果导致中职教育的“虚胖”。人的“虚胖”会带来生命的威胁,而教育的“虚胖”只会害了孩子,毁了民族和国家。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虚高的中职招生计划
wangdaotonga2011-05-31 04:18:41 发表
中职教育的“虚胖”首先毁掉的是中职学校的公信力。“虚胖”说白了就是“骗”,而靠骗,可以骗了上级骗来资金,却骗不来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这些靠骗的中职学校,可以骗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最后的结果只能损害教育主管部门的形象,损害中职教育的发展。
“虚高”的招生计划呈现的是中职虚假的繁荣图景,这一情况如果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不了解、不掌握、不重视,会对教育的整体情况作出不切实际的判断,甚至会接连出台不切实际的政策。
因此,有关教育部门有义务也有责任把中职招生的真实情况如实向上反映,而不是为了完成由上而下布置下来的所谓“招生任务”瞒报、包庇,公然造假。
中职教育“虚胖”只会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远,教育部门千万要警省啊!
回复该发言
“虚高”的招生计划呈现的是中职虚假的繁荣图景,这一情况如果国家相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不了解、不掌握、不重视,会对教育的整体情况作出不切实际的判断,甚至会接连出台不切实际的政策。
因此,有关教育部门有义务也有责任把中职招生的真实情况如实向上反映,而不是为了完成由上而下布置下来的所谓“招生任务”瞒报、包庇,公然造假。
中职教育“虚胖”只会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远,教育部门千万要警省啊!
回复该发言
共有5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