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哌哌坠地时只能保持仰卧的体位,从最初“受制于人”到后来独立行走,中间必定经过“爬”这一环节。而且多数孩子喜爱爬,即使到了已经可以直立走路时,仍不忘情于爬。“爬”,看来是一种很简单的活动,但对婴儿来说并不简单,要尽一翻努力才能完成。爬行对婴儿的各种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绝不能略过直接学走。
万事万物都有客观规律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跳过”了有些环节或许不是好事。从专业角度来说,不爬就走的孩子貌似抢了先手,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可能像小鸭子般走路很不稳当,而这个过程可能维持时间较久,而经过一段时间爬行锻炼的孩子,走起来很快上手且步伐较坚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应该从小就关注孩子的走姿,帮助他们迈出未来漫长人生路最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先爬再走”是规律不可投机取巧跳过
父母们先是惦记孩子什么时候能坐,接着是爬,然后是走。然而不少宝宝偏不喜欢爬,肚皮老挨着地,嵴背就是挺不起来,后来干脆摇摇晃晃直接学起了走路。对此,不少家长引以为傲,觉得这是孩子聪颖的表现。“都会走了,爬这个过渡阶段还重要吗?”
“爬行很重要,对于刚学会走路又不会爬的孩子,我甚至会帮助他们补上这一课。”专家介绍,人类的嵴椎发育是循序渐进且需要一步步锻炼而成的,当孩子可以自己坐稳的时候,就意味着嵴椎已经发育到可以支撑其独立安坐的阶段;而学会爬行,则能帮助孩子锻炼嵴椎弯曲度和腰部肌肉以及身体活动能力;在能完成自由爬行,随意坐躺之后,才是学习走、跑、跳等。他认为,现实观察结果表明:爬得越好,走得也就越好。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一心想着让孩子快快走,很早就用上了学步车。“我们不建议婴幼儿太早使用学步车,因为此时其嵴椎发育还不充分、腰力也不太够,如果长时间处于站立走动状态,腿部会过早地长期承受全身重力,对孩子发育反而有影响。”
专家指出,不经爬行、早早在学步车里长大的孩子很容易蹬着腿走路,形成的走姿不太自然,且像小鸭子般左右摇晃,容易跌倒。反而是熟练掌握爬行技巧的婴儿,由于在此“过渡期”内他们的头、颈、手、臂、腿、脚和肘、腕、膝、踝关节,及全身肌肉特别是腹肌与胸肌,都参加了活动锻炼,所以再由四肢受力发展为两肢受力时,能平稳顺利地完成从爬到走的过渡。
宝宝爬行的几大好处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经历爬行就学会走路,虽然不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有可能在宝宝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协调能力差等问题。”事实上爬行是所有动作的基础,让婴儿爬行几个月是有许多好处的。这就要求妈妈在适当的时候带宝宝进行爬行训练,妈妈必须明白爬行对宝宝的意义:
*婴儿利用四肢爬行时,因为他的颈部需要抬高,并且还会左右转动,这样对颈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婴儿爬行时用手支撑身体重量,而手腕的力量,对孩子未来学会拿汤匙吃饭很有益处。
*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更可以促进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婴儿在爬行中须用四肢交替向前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指挥和加强沟通。
*爬行需要抬头、挺胸,两眼注视前方目标,这对于视觉记忆、注意力形成非常重要。
此外,爬行不仅对孩子智力发育有好处,而且对语言发展、情绪发展都有好处。所以家长不要让婴儿跨越爬行阶段,而要促使他学会爬行,爬得越充分越好。对于不愿意爬行而直接要学习走路的宝宝,应该引导他们学习爬行、设计有关爬行的游戏,和宝宝一起寻找爬行的乐趣。
小时走路“内八、外八”长大易腰酸腿痛
回复该发言
先爬再走,是规律不可跳过
2 回复:先爬再走,是规律不可跳过
whyme7772011-05-31 05:26:18 发表
四岁男孩城城属于走路顽皮、老摔跟斗型。但父母观察后发现,他既不缺钙,也不是故意为之,也没有被小石头绊倒,纯属双脚“内八”,越走越靠里,最后左脚绊倒右脚。无论父母怎么训诫,他都难以改变现状。最后经专业训练矫正以及在鞋底上下工夫,严重“内八”才得以缓解。
“孩子刚开始走路时多少有点"小鸭子"现象,但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走路时是否手脚协调,如果步态异常,则要考虑排查是否患有脑部疾病;如排除脑部患病,则可能是脚部结构异常或走路方法不对,身体力学线条改变所致,建议从医学康复训练的角度予以及时纠正。”
如何简单有效地发现孩子步态异常?专家告诉家长们一个简易识别小窍门:除直接观察走姿外,还可以看鞋底。“正常的步态通常产生压力较为均匀,一般来说,足跟、外侧、脚的大拇指的部位受力大,磨损较多,而中间及内侧受力小,磨损较少。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鞋子内侧磨损也很严重,或者鞋跟两边磨损相差非常大,一边还很厚,一边早磨没了,那就说明孩子走路姿势很成问题!”
专家提醒,千万别忽视了婴幼儿的走路姿势,因为长此以往或影响其日后生长发育,甚至会为其中老年腰酸背痛埋下伏笔。“幼儿走路无论是"内八"还是"外八",如果不纠正都可能导致不断跌倒等继发问题,走习惯了还可能影响到脚、膝、髋、肩等部位,以致成年后一走远路就脚痛、头痛或腰酸腿痛。”
此外,走路高一脚低一脚或左右摇晃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骨盆倾斜、嵴柱侧弯等问题,不但成年后“有碍观瞻”,还会导致日后行动吃力或走久了就身体疼痛。
专家提醒:受力线出问题可逐步矫正
“当人站立时,身体的脚、膝、髋、肩都处在同一条受力线上。而走姿有毛病者,都可能源于身体受力线出了问题。”王楚怀表示,这就是为何此类人群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躺着不痛走着痛的原因。即使进行按摩推拿,也只是一时的“缓兵”之策。
对于爱穿高跟鞋的女性来说,应该深有体会:高跟鞋虽美观,但走路远不如跟高适中的鞋子,而且脚部容易胀痛,人很容易劳累。“这是因为穿上高跟鞋后,人体重心前移、骨盆前倾,嵴柱弯曲增大,腰椎和颈椎受力也更为集中,此时受力线发生改变,使得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相关肌肉紧张所以疲惫感容易产生。”专家表示。
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人,如果感觉到走路步态异常,久走出现腰酸腿痛不适,且检查确定为受力线问题,可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及配鞋矫正等措施,假以时日可有效矫正。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可帮助改变受力线的鞋垫(微博)或鞋子,但建议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
家长应利用多种条件让宝宝练习爬。
一般婴儿能够自如翻身就有了学爬的机会,开始他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转及向后退,此时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婴儿练习爬。将婴儿俯卧在床上,妈妈在婴儿前面摆弄会叫或会响的玩具如小鸭子、小熊打鼓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并不停地说:“宝宝,小鸭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来拿啊!”爸爸在身后用手推着婴儿的双脚掌,使其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接触到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帮助,训练婴儿自己爬。开始爬行时婴儿可能很费力,腹部离不开床面,大人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渐渐地他会上下肢协调起来,可以用双手及双膝协调灵活地向前爬行。
回复该发言
“孩子刚开始走路时多少有点"小鸭子"现象,但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走路时是否手脚协调,如果步态异常,则要考虑排查是否患有脑部疾病;如排除脑部患病,则可能是脚部结构异常或走路方法不对,身体力学线条改变所致,建议从医学康复训练的角度予以及时纠正。”
如何简单有效地发现孩子步态异常?专家告诉家长们一个简易识别小窍门:除直接观察走姿外,还可以看鞋底。“正常的步态通常产生压力较为均匀,一般来说,足跟、外侧、脚的大拇指的部位受力大,磨损较多,而中间及内侧受力小,磨损较少。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鞋子内侧磨损也很严重,或者鞋跟两边磨损相差非常大,一边还很厚,一边早磨没了,那就说明孩子走路姿势很成问题!”
专家提醒,千万别忽视了婴幼儿的走路姿势,因为长此以往或影响其日后生长发育,甚至会为其中老年腰酸背痛埋下伏笔。“幼儿走路无论是"内八"还是"外八",如果不纠正都可能导致不断跌倒等继发问题,走习惯了还可能影响到脚、膝、髋、肩等部位,以致成年后一走远路就脚痛、头痛或腰酸腿痛。”
此外,走路高一脚低一脚或左右摇晃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骨盆倾斜、嵴柱侧弯等问题,不但成年后“有碍观瞻”,还会导致日后行动吃力或走久了就身体疼痛。
专家提醒:受力线出问题可逐步矫正
“当人站立时,身体的脚、膝、髋、肩都处在同一条受力线上。而走姿有毛病者,都可能源于身体受力线出了问题。”王楚怀表示,这就是为何此类人群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躺着不痛走着痛的原因。即使进行按摩推拿,也只是一时的“缓兵”之策。
对于爱穿高跟鞋的女性来说,应该深有体会:高跟鞋虽美观,但走路远不如跟高适中的鞋子,而且脚部容易胀痛,人很容易劳累。“这是因为穿上高跟鞋后,人体重心前移、骨盆前倾,嵴柱弯曲增大,腰椎和颈椎受力也更为集中,此时受力线发生改变,使得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相关肌肉紧张所以疲惫感容易产生。”专家表示。
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人,如果感觉到走路步态异常,久走出现腰酸腿痛不适,且检查确定为受力线问题,可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及配鞋矫正等措施,假以时日可有效矫正。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可帮助改变受力线的鞋垫(微博)或鞋子,但建议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
家长应利用多种条件让宝宝练习爬。
一般婴儿能够自如翻身就有了学爬的机会,开始他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转及向后退,此时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婴儿练习爬。将婴儿俯卧在床上,妈妈在婴儿前面摆弄会叫或会响的玩具如小鸭子、小熊打鼓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并不停地说:“宝宝,小鸭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来拿啊!”爸爸在身后用手推着婴儿的双脚掌,使其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接触到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帮助,训练婴儿自己爬。开始爬行时婴儿可能很费力,腹部离不开床面,大人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渐渐地他会上下肢协调起来,可以用双手及双膝协调灵活地向前爬行。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